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8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0篇
  29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利水电监控系统中,现场级设备常采用串行口与现地控制单元通信,实现数据交换。为了有效管理通信,现地控制单元一般使用有扩展能力的专门系统。串行口通信管理模件就是这样一种有通信管理能力的嵌入式系统。介绍了串行口通信管理模件的功能和特点,详细分析了基于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串行口通信管理模件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一种新资源树种辣木,在营养、保健和医药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郴州地区辣木的引种表现进行了总结,将育苗、定植、矮化栽培管理、采收利用等技术要点进行归纳,为辣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房屋建筑和人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房屋建筑的周边也是人群密集的区域,所以房屋建筑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房屋建筑施工不能保证质量,那么人们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而为了优化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围绕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山西省作为评价单元,以主要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从结构变化和污染与治理入手,分析了2005—2016年山西省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趋势,构建了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山西省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6年山西省生态环境经历先恶化后改善的演变过程,并呈现逐步好转趋势;第一主成分为主驱动因素,反映出经济系统对山西省生态环境演变起主要驱动作用;产业结构与环境治理分别为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力;污染物排放与农业生产为次要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鸡粪堆肥为材料,筛选高效除臭菌株并构建复合菌系,为鸡粪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具有除臭功能的菌种资源。首先,采用驯化富集法、平板稀释法、产气试验、除氨试验、除硫化氢试验以及纤维素降解试验筛选出鸡粪堆肥中的除臭菌;其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株;最后,通过拮抗试验构建除臭菌系。研究分离得到5株具有除臭功能的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MS03,Bacillus sp.)、贝莱斯芽孢杆菌(MS07,Bacillus velezensis)、耐寒短杆菌(MS11,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木糖葡萄球菌(MS42,Staphylococcus xylosus)和变异棒杆菌(MS82,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复合菌系C2(MS03+MS07)和C4(MS03+MS82)的综合除臭率均高于60%,且明显高于单株菌株及其他复合菌系。研究表明,这两个由不同除臭菌组合而成的复合菌系在无害化处理鸡粪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复合益生菌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草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水质调节剂对水体水质和菌群的调节作用,实验采用氮磷等指标监测水质,采用454焦磷酸盐测序方法分析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处理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一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硝酸盐氮浓度低于对照组,且在18d下降了56.59%;处理组的总无机氮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在15d下降了28.75%.处理组正磷酸盐和总磷浓度略低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5 d水样的454焦磷酸盐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菌群多样性更高,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减少了91.21%和21.75%,拟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分别增加了288%、435%和848%.在变形菌门中,α-变形杆菌和β-变形杆菌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8%和18%,γ-变形杆菌比对照组降低了78.82%.研究表明,该复合益生菌具有一定水质调控功能,且能显著改变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为再生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9918和甬优414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头季与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结果】1)甬优4149再生季产量显著低于头季,而Y两优9918表现相反;两品种再生季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高于头季,而千粒重显著低于头季;2)两品种头季成熟期根、茎、叶、穗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再生季,再生季糙米镉含量为0.13~0.17 mg/kg,显著高于头季;3)再生季各器官镉含量、镉积累量、日均镉积累速率、镉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均大于头季,Y两优9918与甬优4149再生季镉总积累量分别是头季的4.28和2.67倍,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分别是头季的1.63和1.42倍;4)头季穗部镉主要来自灌浆中期-成熟期,而再生季主要来自齐穗前,镉积累最快阶段存在品种间差异;5)两品种稻桩镉积累量在再生季全生育期内表现累积趋势,但各生育阶段的表现存在品种间差异,Y两优9918以灌浆中期为界先降后升,甬优4149表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6)本研究条件下,Y两优9918头季产量低于甬优4149,但再生季产量表现相反,两品种全年产量差异不大;甬优4149器官镉含量、积累量、日均积累速率及富集系数一般高于Y两优9918。【结论】再生季镉超标风险大于头季,在镉污染稻作区应慎重发展再生稻,同时再生季降镉措施的应用应以齐穗前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根瘤菌+Mo”菌剂和AM菌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四川花生主产区酸性紫色土缺氮、磷、钼的现状,并依据“高效花生根瘤菌+Mo”显著的增产效果和丛枝菌根(AM)真菌高效吸磷特性,分别将R(高效花生根瘤菌)+Mo、AM菌剂(Glomus mosseae)、AM +R+Mo对盆栽花生进行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单接种G. mosseae 能显著提高土著根瘤菌的结瘤能力,极显著提高盛花期植株含磷量。植株盛花期干重、叶绿素、总氮、总钾量高于单接种花生根瘤菌Spr4-5(R)和CK,且与CK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接种根瘤菌Spr4-5比单接种G. mosseae增产10.1%,差异不显著;分别比CK增产52.5%、38.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Spr4-5和G. mosseae均是高效菌株。(2)Spr4-5和G. mosseae双接种比单接种Spr4-5或G. mosseae分别增产3.8%、14.3%,差异不显著;比CK增产58.3%,达极显著水平。(3)“AM+Spr4-5+钼酸铵”菌剂处理比等钼量的“Spr4-5+钼酸铵”菌剂的产量低,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G. mosseae 对钼敏感;与供试根瘤菌正协同效果最佳的钼酸铵浓度为2‰。  相似文献   
9.
栽培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施氮180kg/hm2与不施氮条件下,比较了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形成特性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原因在于: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提高每穗总粒数;增大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物质积累;降低茎鞘物质输出率,改善源库关系。(2)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与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氮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而氮生理效率与氮肥效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P2/ERF家族成员ERF基因在百合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百合品种西伯利亚(Lilium oriental ‘Siberia’)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从前期试验获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得到1个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的ERF转录因子,结合RT-PCR技术扩增得到西伯利亚小鳞茎的ERF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oERF4;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oERF4的基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LoERF4基因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克隆得到LoERF4基因全长,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保守AP2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1.52 ku,理论等电点为6.43,为亲水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西伯利亚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0天小鳞茎休眠解除、开始萌发时极显著升高。【结论】在百合中克隆得到的LoERF基因可能是参与调控百合小鳞茎休眠解除进程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