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2个高蛋白质、2个高脂肪含量的亲本品种轮配杂交的F#-1资料,按Griffing方法2模型1对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其它遗传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⒈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F#-1世代都没有杂种优势表现,为中间型遗传。⒉全部农艺性状的GCA效应都较SCA效应更为重要,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⒊三类相关值和通径分析表明,生育日数、开花期或一荚粒数与蛋白质或脂肪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5亲本配制10组合F_1资料对以籽粒产量为主的12种数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估算了一般与特殊配合力均方的比值(M.S.g/M.S.s.),一般与特殊配合力效应值((?)i与(?)ij),一般与特殊配合力方差及其比值((?)_(gi)~2/(?)_(si)~2)。探讨了F_1遗传信息对指导亲本选配及其它育种原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国内外报导中已经肯定。但是各种性状相对优势大小,不同学者的试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这些不同结果都和F_1的亲本基因型差别及其差异程度有关,但尚缺乏这方面的分析报道。 对于大豆籽粒产量及其有关性状的优势表现,能否作为亲本选配、组合鉴定和后代选拔的依据,长期来一直是否定意见居主导地位。作者根据1980年双列杂交分析的资料,认为大豆也和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一样,存在着用F_1资料的遗传信息指导育种技术的可能性。本文对杂种优势进行遗传分析,为直接利用F_1资料指导大豆育种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产3类型5亲本配制10个正交,10个反交组合,以F1-F3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均属中间遗传,正反交无显著差异;在双亲性水平近似的的组合较易出现两向超亲变异。在当前当地条件下,在优质育种目标要求下,下,提高产量和外观品质都很重要相对而言高脂肪育种在提高产量方面而高蛋白育种在提高完全粒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大豆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都是典型数量性状,F_2呈常态分布,F_2与MP几乎相等;F_2变幅受双亲限制,很少出现超亲个体;裂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在F_2和F_3代正反交均无显著差异。五性状相关值表明产量与脂肪含量的负作用较大,完全粒率与蛋白质含量的负作用较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估值较高,表明早世代在组合间和系统间进行选择即可奏效。  相似文献   
6.
生育期为较简单数量遗传性状,F_2代株选有效。其遗传行为受少数主效基因和若干修饰基因所控制。杂交后因基因重组的随机性,后代可能出现超亲方向不同的多种类型,绝大部分介于双亲之间。F_2群体规模以400—500株为宜,便于保持群体内最大变异量和保证优良个体出现机率。在霜前能正常成熟的组合中生育期与产量呈正相关;否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5个油分含量不同的亲本配成5个组合,研究其F_2—F_5油分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豆油分含量遗传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有一定的显性效应。后代平均表现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大豆油分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各组合F_2—F_5油分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豆株型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与配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株型5个品种双列杂交10组合F_1资料估算12种株型性状的平均优势率、遗传相关、通径系数、栩对遗传进度、一般与特殊配合力效应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决定大豆籽粒产量最重要的株型性状是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其余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型性状主要是通过它们而起作用。讨论了大豆理想株型应该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吉林地区大豆高产株型应是在缩短节长抗倒伏基础上增加主茎节数、适当有些分枝,冠层改良以提高有效叶面积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9.
用Mather和Jinks的三参数和六参数模式分析了大豆两组合12种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算并比较了各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各性状普遍具有极显著加性效应,而且除粒茎比及组合(1)的一荚粒数和每节荚数外,其余性状都表现显著的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的重要性因组合和性状而有很大变化。单株粒重、单株全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加性、显性及上位性三类基因效应都很重要;上位性中又以显性×显性[1]和加性×加性[i]效应较为重要;而加性×显性[j]效应较为次要,并在多数情况下有减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在F_2代的分离,因杂交组合不同,遗传背景不同,表现不同特点。总的看来,三种株形性状均属于较简单数量遗传,F_2与亲子代均呈显著正相关,F_2株形性状基本上都与当代或子代产量因素呈密切正相关,而产量性状在亲子代间的相关值,多数组合不显著。在早世代进行株形性状的间接选择,比直接选择产量因素更有效一些。但是组合间差别较大,对于不同遗传变异特点的组合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