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芋头的分选全部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挑选出来的芋头大小不完全统一。为此,对芋头分选机进行了整体设计,侧重于对分选机构等关键部件。分选机构利用分选轴间距的大小,通过辊轴旋转且配合输送机构不断向前传送的机械方式,实现对芋头按尺寸进行大小连续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分级合格率、损伤率、噪声、吨料电耗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6.4%、0.176%、63.4dB(A)、0.164kW·h/t和5500kg/h,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作业质量满足分选要求。该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分选效率高,最大程度保护芋头不受损伤,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水果生产情况柑桔生产情况序号国家 收获面积(10 4 hm2 )单 产(kg/6 6 7m2 )产 量(10 4 t) 序号国家 收获面积(10 4 hm2 )单 产(kg/6 6 7m2 )产 量(10 4 t)世界总计 5 2 75 6 35 5 0 2 0 9世界总计 73185 3934 91中 国 11785 2 7 5 30 81巴 西 110 12 45 2 0 6 12印 度 34 8742 38712美 国 45 186 412 473巴 西 2 6 189334 92 3中 国 149417 92 94美 国 142 146 4312 34墨西哥 42 80 45 0 85意大利 144 870 18785西班牙 2 5 132 94986土耳其 12 7 840 15 996伊 朗 2 2 10 8135 27西班牙 1815 6 5 15 37 7印 度 2 3…  相似文献   
4.
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索大苗插秧机提升杂交晚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效果,确定不同插秧机对大苗机插的适应性.[方法]以杂交晚稻天优华9为供试品种,开展不同大苗插秧机机插田间试验,并以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为对照,分析不同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秧苗栽插的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相比,大苗插秧机有利于增强杂交稻的秧苗分蘖能力和根系生长能力,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杂交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并提高产量.手扶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平均增产514.17 kg/hm2,平均增产率为6.63%,高速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处理平均增产381.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92%,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手扶式对群体构建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高速式.[结论]在适宜的大苗机插条件下,大苗机插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吴罗发  董献华  张文毅  陈立才  舒时富 《南方农机》2021,(6):I0001-I0001,1-3
针对南方丘陵区水田机械化收获效率低、损失率大等问题,改进设计了一种适宜南方水田水稻收获的4LZ-4.0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阐述了该机工作原理,对割幅、行走系统、脱粒滚筒、清选筛和操纵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机子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通过性好,转弯半径小;其生产率、含杂率、破碎率、损失率等作业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与同类机型相比较,生产率提高了22.9%,含杂率降低了38.8%,破碎率降低了50%,损失率降低了46.7%。  相似文献   
6.
贺捷  舒时富  廖禺  李艳大  陈立才  叶春  潘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95-9997,10006
概述了以江西为典型南方丘陵山区地理地貌特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了耕、种、管、收4个主要环节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农田基础建设、农机装备技术、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赣晚籼40号是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当地种植的老品种变异单株经定向系谱选育而成的一季稻香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抗稻飞虱、省肥、米质优、香味浓、口感佳的特点,先后4次荣获中国优质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2015年4月8日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稻2015048号。1选育过程赣晚籼40号(鹅湖香稻)是2000年10月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铅山县湖坊镇横塘村种植的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 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株型是反映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态势的综合性状,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不同株型水稻的单株及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可视化模拟,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与繁琐的缺点。通过调控栽培管理措施可构建高光效的水稻冠层结构,提高水稻冠层的光能截获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利用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可在三维空间上实现不同株型水稻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光分布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发展,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化和定量化支撑。水稻株型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光在水稻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进而影响冠层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因而系统分析水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分布及冠层光合作用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不同肥料用量的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侧深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奉新试验点,80%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在临川试验点,60%侧深施肥追加穗肥处理可以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持续的养分,水稻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因此,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优于常规施肥;但当侧深施肥量低于常规施肥量的80%时,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需要在后期进行适当的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