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0年我校有41个结束课题(其中省以上下达课题28个,自选课题13个)通过技术鉴定(审定),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12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9个,属于省内先进水平的10个。如省“七五”重点攻关课题“小麦中产变高产模式与最佳栽培技术规程研究”,四年累计增产小麦57794.99万公斤,增值41916.22万元,并在小麦中产变高产的栽培理论、栽培模式与技术规范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同行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山东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本年有23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得各级领导部门的奖励。其中部委奖5项、省奖4项、厅奖14项。与外单位共同完成或协作完成的5项科研成果,亦获得省级奖励。此外,为了使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受到应有的表彰,学校本年首次颁发校级科研成果奖并对51项成果进行了奖励。  相似文献   
2.
3.
论秸秆覆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秸秆覆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根据秸秆的覆盖方式对秸秆覆盖的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结了秸秆覆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自动测控系统和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将会在秸秆覆盖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在土槽试验台上模拟田间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4.
<正>不论大中家畜被毒蛇咬伤是常见的,唯独咬伤舌头实属罕见,在以往传说中既然发生了此病也是死亡。笔者采用传统中兽医医术吊癀法(即调癀法)让危症转险为安,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一直流行范围较广,对生猪生产发展造成影响,笔者经临床实践中探索2例特殊病例,试采用中兽医方药诊疗,获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岗、坡、洼等多种地貌类型,旱涝盐碱为主要制约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属中上水平,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玉米为基础、畜牧业为主体的农牧一体化模式,种养加与农工商联合经营的产业化道路;非农人口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求职和定居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德州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黄淮海平原具有重要的典型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素有“小华北平原”之称的禹城,开辟了一个以科学为动力,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基础,农工商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耕牛误吃烂红薯中毒,在冬春季节时有发生。红薯入冬窖藏保管受潮湿易发霉变质。染上黑斑病,轻度为棕色斑点,重度为黑色斑点。牛误食下这种患有黑斑病的烂红薯会引起中毒。中毒轻者,发病慢,发病时间长。症状轻3-6天以后发病,否则重度发病,中毒快,症状急,病程时间短,1-2天内死亡,牛食入的多与少,决定病症的轻与重,此症发生医者均感棘手,治疗稍有不慎,患牛极易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破伤风俗称"锁口风",又名"木马症",常见于阉割后感染最多,治疗非常困难。本人在四十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此症的中晚期治疗均以失败而告终,如2001年6月莲山乡一次阉割7头公牛,7天后有4头相继发生此病,医治无效而死  相似文献   
9.
以荔枝渣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提取技术从荔枝渣中提取、纯化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化学法的工艺条件,再把提取、纯化所得的荔枝渣膳食纤维进行物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纯化荔枝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当α-淀粉酶质量分数为0.4%,酶处理温度为65℃,酶处理时间为75 min,碱液质量分数为0.25%,碱液处理温度为60℃,碱液处理时间为30 min时,提取率最高为36.35%;物化性质测定结果显示膨胀率为1.64 mL/g,持水率为4.86,且膨胀率和持水性都较荔枝壳膳食纤维好。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国家和省攻关项目及其他研究课题共取得九十三项科研成果,其中四十二项获奖,包括国家发明奖一项,部级奖六项,省级奖三十五项。“平原县棉花大面积增产技术开发试验”经过1982~1984年三年工作,三十万亩棉田亩产皮棉由87斤提高到1982年的164.2斤,1983年的185.3斤和1984年的177.4斤,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指标,三年累积经济效益2019万元,为科研投资总额的67.3倍。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黄淮海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四个万亩开发区总产增加8349.1万斤,斤粮成本降低2分以上,经济效益1302.7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