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砧木(葫芦)种子干热灭菌消毒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砧木(葫芦)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干热处理,处理前后检测种子细菌性果腐病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带菌、带毒情况,同时检测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种子带菌、带毒量;同时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在种子水分恢复到4%时即可恢复至96%。  相似文献   
2.
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产优质甘薯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系‘泰薯15’的选育推广,以‘济薯25’为对照,对‘泰薯15’的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2个品种(系)的蔓长及茎粗在栽苗后40~100天基本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泰薯15’茎粗明显大于‘济薯25’;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栽苗后80天达到峰值;单株鲜薯重和单薯重在栽苗后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泰薯15’的单株鲜薯重明显大于‘济薯25’;T/R值在栽苗后持续下降,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在产量及品质性状上,‘泰薯15’鲜薯产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济薯25’,其鲜薯产量达到38951.40 kg/hm2,增产幅度为17.7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07 mg?g-1?DW;2个品种(系)间干率及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泰薯15’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29.37%,756.07 mg?g-1?DW,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差异,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2 个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泰薯14’和‘烟薯25’为材料,测定2 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泰薯14’茎粗、蔓长、茎叶鲜重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地下部发育早于‘泰薯14’,而‘泰薯14’生长后期地下部发育快于‘烟薯25’,栽苗后80 天‘泰薯14’块根单薯重和单株薯重均显著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块根商品薯率高于‘泰薯14’,‘泰薯14’块根产量高于‘烟薯25’,薯干产量低于‘烟薯25’。‘泰薯14’的干物率、淀粉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烟薯2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烟薯25’,食味评分低于‘烟薯25’。茎叶较长的功能期使‘泰薯14’具有更大的高产潜力,而‘烟薯25’的品质及食味优于‘泰薯14’。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紫薯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加速紫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从而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紫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泰中6号’做母本,开放授粉,育成优质鲜食型紫薯新品种‘泰紫薯1号’,并以‘泰中11’作对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泰紫薯1号’在品比试验中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36867.9 kg/hm2和10911.5 kg/hm2,较对照‘泰中11’分别增产28.4%和27.7%;花青素含量26.21 mg/100 g FW,食味品质总评得分75.5分,明显优于‘泰中11’。‘泰紫薯1号’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在栽苗后8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大于对照品种‘泰中11’,单株鲜薯重在栽苗后40~80天明显小于‘泰中11’,但在80天后明显高于‘泰中11’,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泰中11’,商品薯率尤其中薯率明显高于‘泰中11’。综上所述,‘泰紫薯1号’产量较高,商品性好,食味品质优,且具有早中期地上部生长旺盛,晚期块根迅速膨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氮钾配施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为甘薯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为材料,设置不同氮钾肥配比,探讨不同氮钾肥配比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用量分别为9、18 g/m~2(N1K1)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甘薯块根膨大速率,从而提高甘薯块根产量。施钾处理K1甘薯块根产量、块根膨大速率、商品薯率、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均高于单施氮肥处理,N1K1处理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高,氮钾肥配施可以缓解甘薯茎叶旺长的趋势,降低甘薯茎叶与块根重量比值,提高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N1K1处理效果最显著。本试验N1K1处理为最佳氮钾肥配比,能够促进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生长,促进甘薯快速膨大,提高甘薯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处理,设2个水平:K0(不施钾肥)、K1(钾肥施用量为18 g/m2),副区为氮肥处理,设3个水平:N0(不施氮肥)、N1(氮肥施用量为9 g/m2)、N2(氮肥施用量为18 g/m2),研究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0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降低;在K1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块根干质量及产量明显提高,且施钾可降低过量施氮造成的茎叶旺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甘薯的单株块根干质量、单株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及单薯质量和薯干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交互作用,对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甘薯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依次代表正常供水(W1)和干旱胁迫(W0);钾肥设K0、K1、K2、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120、240和360 kg/hm2。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块根和淀粉产量显著降低,施钾有利于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生成和积累,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淀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均为K2处理,较K0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1.7%、43.6%、10.6%和50.6%。相同钾用量条件下,干旱胁迫下块根单薯重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正常灌水。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施钾使甘薯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31.4%和36.0%。干旱胁迫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和块根IAA、ABA、ZR和GA含量显著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7%、15.7%、12.0%、10.4%和21.4%、15.6%、65.7%、13.0%,促进了甘薯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干重的提高,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增大。【结论】干旱胁迫下施钾促进了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了甘薯块根单薯重,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薯块根产量。干旱胁迫下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和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GA)含量,块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块根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甘薯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干热风抗性以及不同抗性品种热激蛋白(TaHSPs)基因的表达差异,以9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d进行人工模拟干热风处理,通过测定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收获后的千粒重与籽粒品质,评价不同品种干热风抗性;对筛选出的干热风抗性不同的品种在出苗15d进行热胁迫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热胁迫0~4.5h内TaHSP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热风处理后,供试小麦品种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高抗干热风品种降幅较小,热敏感型品种降幅较大;供试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均降低。山农23号等3个品种达到高、中抗干热风等级,且抗性比较稳定,师栾02-1为热敏感型品种。干热风处理后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总淀粉含量降低,抗干热风小麦品种总淀粉相对含量降幅较小。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在热胁迫0~4.5h期间,TaHSPs基因表达量均为抛物线趋势,抗干热风品种在热胁迫1h时TaHSP16.9基因表达上调幅度大于热敏感型品种。对于TaHSP17.8基因,抗干热风品种在热胁迫期间,上调表达反应时间均早于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0.5h时,山农23号、周麦18与泰山9818三个抗干热风品种基因表达均上调至590倍以上,而师栾02-1与济南17号的上调幅度在300倍以下。对于TaHSP23.6基因,山农23号的上调表达峰值远高于其他品种。对于TaHSP26.6基因,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后期的上调倍数高于抗干热风品种,师栾02-1与济南17号两个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4.5h时上调幅度均在4 000倍以上,而抗干热风品种山农23号、周麦18与泰山9818上调幅度均在3 000倍以下。  相似文献   
10.
西瓜杂交种纯度SSR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西瓜杂交一代品种黑宝、红与黑、黑优美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对西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筛选试验。从93对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到4对特异性引物可快速准确地区分父本、母本及F1代,且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一致;同时对西瓜大群体快速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等进行了优化,初步建立了西瓜杂交种纯度SSR分子鉴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