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对绿地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选择合肥市不同功能区(老商业区、老工业区、居民服务区、近郊森林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溶解性碳氮(DOC、DON)、有机碳(SOC)、全氮(TN)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功能区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碳氮影响显著(P0.05),且0~30 cm土层含量均为近郊森林公园高于城区内各功能区。土层厚度对MBC、DOC、DON含量影响显著,MBC、DON在各功能区中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森林公园MBN、DOC均为10~20 cm含量最高。不同功能区MBC/MBN在6~14间波动,以此预测本研究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可能以真菌和放线菌为主,细菌较少。本研究未证实DOC与MBC、MBC与DON、DON与MBN间的相关性,MBC+DOC、MBN+DON比MBC、DOC、DON、MBN更能反应土壤活性碳氮库与土壤微生物量。总体来说,相比城区内各功能区,近郊森林公园更利于土壤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地类型及植被配置模式对城市土壤碳动态的影响,以合肥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工厂绿地、校园绿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 10 cm、10~20 cm、20 ~ ...  相似文献   
3.
按道路长度的10%抽样调查合肥市市区100 km2范围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运用Ⅰ-tree软件分析行道树结构,估算行道树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截留雨水、吸收CO2、改善大气质量、提供美学价值及储碳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道路行道树16种,计38800余株,其中香樟、广玉兰、二球悬铃木、国槐4个树种占行道树总数的68.7%;94.5%的行道树评为健康,显示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作为合肥市树的广玉兰因管护问题健康状况不佳;行道树中胸径<15 cm的小树比例高达64.6%,大多是近年道路改造后栽植.行道树发挥的年生态效益5145.8万元,其中截留雨水的效益占89%,另外储碳效益759.3万元;单株效益最高的是二球悬铃木,其次是栾树、国槐、乌桕,因这些树种胸径>30 cm的树木比例较高.分析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可为行道树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县城北区某养鸡专业户鸡群,于1989年4月份发生一种以精神不振、消瘦、肝脏肿大有黄白色坏死灶、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为鸡弧菌性肝炎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合肥市不同绿地类型(工厂、公园、居住区及校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C/N)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公园绿地(7.00 g·kg~(-1))校园绿地(6.87 g·kg~(-1))居住区绿地(5.70 g·kg~(-1))工厂绿地(5.01 g·kg~(-1)),且0~10 cm土层有机碳均值显著高于其下两层(P0.05)。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全氮含量及C/N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cm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校园(0.67 g·kg~(-1))工厂(0.55 g·kg~(-1))居住区(0.54 g·kg~(-1))公园(0.50 g·kg~(-1))。0~30cm绿地土壤C/N依次为:公园(14.36)校园(10.18)居住区(9.38)工厂(9.20)。相关分析表明:0~30 cm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NO_3~--N、NH_4~+-N及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公园、校园绿地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并可维持相对较高的C/N,这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合肥市8种常见植物女贞、香樟、广玉兰、石楠、桂花、海桐、椤木石楠和大叶黄杨的气孔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8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1)的大小为:广玉兰(5.864)>石楠(4.187)>椤木石楠(3.869)>女贞(3.325)>桂花(3.215)>海桐(2.974)>香樟(2.636)>大叶黄杨(2.581)。该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土壤呼吸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对城市及全球碳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研究城市土壤呼吸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城市主要绿地类型(校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近两年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壤呼吸变幅为0.72~5.59μmol m~(-2)s~(-1),其中居住区绿地土壤呼吸范围为0.72~2.39μmol m~(-2)s~(-1),工厂绿地土壤呼吸范围为1.73~4.10μmol m~(-2)s~(-1),公园绿地土壤呼吸范围为1.95~5.59μmol m~(-2)s~(-1),校园绿地土壤呼吸范围为1.85~5.09μmol m~(-2)s~(-1);绿地类型,月份及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P0.05);持续降水后,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产生显著影响(P0.05)。0~10 cm土壤有机碳、NO3-N,全P含量及细根生物量(R2 mm)与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呼吸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早期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以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和能量同时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预试期4 d,正试期40 d。记录羔羊开食料和代乳品的采食量,于40和60日龄时每重复屠宰1只羔羊,测定羔羊内脏器官重量。结果表明:1)PR组、BR组21~40日龄,PR组、ER组和BR组41~6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试验组21~40日龄,PR组和BR组41~60日龄料重比显著高于CON组(P0.05)。2)40日龄时PR组、ER组和BR组的羔羊肝脏重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瘤胃重及其占复胃重比例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60日龄时ER组和BR组肝脏重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瘤胃重及其占复胃重比例均显著低于PR组与CON组(P0.05)。综合得出,蛋白质限制抑制21~60日龄断奶羔羊生长性能的发挥,抑制断奶早期(21~40日龄)内脏器官的发育,能量限制抑制断奶羔羊内脏器官发育,尤其是肝脏和瘤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初步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百日菊(Zinnia elegans)、万寿菊(Tagetes erecta)3种菊科植物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水培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溶液(0、50、100、200、400 mg·L-1)对3种菊科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供试植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植物进行重金属Pb耐受性综合评价,研究菊科植物对重金属Pb胁迫的耐受性,以期探索菊科植物在重金属Pb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潜能。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增加,金盏菊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表现为低促高抑,百日菊的幼苗鲜质量及干质量也表现为低促高抑,其他指标呈下降趋势;而万寿菊的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种菊科植物对重金属Pb的耐受性强弱依次为万寿菊>百日菊>金盏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