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西葫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给其种子产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由于杂种生产程序不规范 ,使之各地所供的种子同一品种性状差异很大。因此 ,规范西葫芦种子质量的程序在生产上很有必要。笔者依据西葫芦制种及销售中的实践认为该种子质量的程序控制可分为 :自交系的质量、播种及苗情的质量、授粉标记质量、采收质量、加工和销售质量等的程序控制。1 西葫芦自交系的质量控制自交系的质量是西葫芦种子质量程序控制的根本 ,它既关系到当年的制种质量和操作难度 ,更关系到下年杂交一代的品种种性和增产潜力。1.1 西葫芦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西葫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给其种子产业带来了机遇。但由于制种程序不规范 ,使各地同一品种性状差异很大。因此规范西葫芦制种程序很有必要。笔者认为该种子质量的程序控制可分为 :自交系、播种及苗情、授粉标记、采收、加工和销售等质量的程序控制。1 西葫芦自交系的质量控制自交系原原种 在自交系种植圃中必须同株雌雄花授粉 ,并严格 3次株选 :一是定植时选择生长健壮、雌花节位低而多的植株 ;二是去掉第 1朵雌花 ,留第 2~ 4朵雌花 ,严格套袋标记 ,同株授粉 ,待种瓜坐住后 ,选择 1~ 2个优良种瓜留种 ,其余摘除 ;三是种瓜成熟…  相似文献   
3.
4.
东葫2号母本是从一代杂种冬玉,经7代自交纯合选育出的自交系02-8A,生长势强,矮蔓,中熟,果实长筒形,果肉细腻,老熟瓜为白皮。父本是从收集的国外资源中经5代自交分离选出的稳定的绿皮自交系,与国内黑龙江小白皮杂交,再自交纯合得到的早熟自交系,代号9601-4B,矮蔓种,果实长棒形,老熟瓜为黑皮。2002年进行配组试验,2003年在田间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蔬菜品种的研发和营销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为了保持企业的市场活力、扩大市场份额,很多蔬菜种子企业试图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品种来推动企业销售增长,结果出现了“产品结构乱,品种上量难,品牌提升慢”的现象,打乱了整体市场的销售布局。  相似文献   
6.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 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 库特征的影响, 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从低密度到高密度, 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 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 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 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 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 LAI较低, 漏光损失大, 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 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中密度下, 不同生育期LAI较高, 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 矮生品种最大为3.3, 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 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 矮生品种为13.2%, 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 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2、736.9 g·m-2, 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2、333.0 g·m-2, 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高密度下, 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 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 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 LAI下降较快, 漏光损失大, 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 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 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相似文献   
7.
晋西葫芦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已于200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运白一号”是山西农科院棉花所于1996年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种,其父本为自交不亲和系,母本为雄性不育系。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经示范推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深受广大菜农的喜爱。一、特征特性属晚熟品种,生育期为95~100天,株高为53cm,株幅72cm,株型大而直立,叶色白,叶柄淡绿,最大外叶面积平均为58.90cm×32.75cm,叶球呈直筒形,球叶折(叠)抱,球高48cm,横径13.08cm,球形指数3.67,每667m2产量在10000kg以上,净菜率为68.7%,…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葫芦资源和育种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葫芦(CucurbitapepoL.)别名美洲南瓜,原产北美洲,19世纪传入我国。受生态条件选择和人类长期驯化,西葫芦在我国已形成了较多的类型和品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葫芦育种主要经历了地方品种的挖掘、常规品种的引进选育、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早熟优质丰产品种选育3个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对提高我国西葫芦科学研究水平和生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在常规的有性杂交选育技术基础上,注重西葫芦品种的内在品质、多抗性、专用性,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为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开辟有效的途径,使我国西…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8个西葫芦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对影响西葫芦株型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西葫芦株型的主要形态指标,探讨了西葫芦株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西葫芦株型的主要指标是株高、茎节长、平均叶面积、功能叶片数和叶片倾角;通过聚类分析把参试品种分为两类4个亚类,即矮蔓Ⅰ(Ⅰ1和Ⅰ2)和半矮蔓Ⅱ(Ⅱ1和Ⅱ2)。株型对西葫芦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半矮蔓品种总产量显著高于矮蔓品种,产量差异主要在生育后期形成。通径分析表明茎节对产量具有较大调节作用,功能叶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达1.2380。在日光温室高产西葫芦育种和栽培中,要注重构建功能叶片数达12片以上、平均叶面积达700~800cm2、节间长平均在3.3cm左右、上层叶倾角在45°~66°之间的株型,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