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山西省右玉县研究了晋荞麦6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的分枝数、茎粗、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 964.0 kg/hm~2。生产上建议晋荞麦6号种植密度在105万~12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通过病毒抗血清、田间检验鉴定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脱掉PVX、PVY、PVA、PLRV、PAWV等主要病毒,也能兼防其他真菌、细菌病害。因此,脱毒种薯生长发育健壮,叶面积、植株鲜重、单株块茎重成倍增加,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当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较先进的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脱毒后的品种应在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的前提下.按照种薯栽培技术和种薯生产指标,严格检验定级,逐步生产合格的各级种薯.供生产者生产商品薯,逐步达到种薯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良种化,发挥脱毒种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豌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在20%以上、50%以上,是重要的热量来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及多种无机盐,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10多种矿物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预防作用,做成豌豆糊后,便于人们食用。文章介绍了制作豌豆糊的工艺及流程。  相似文献   
4.
“晋豌豆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豌豆育种课题组选育的豌豆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豌豆新品种晋豌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豌豆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子粒大、产量高、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强和粗蛋白含量高等特点。201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七次会议认定通过。  相似文献   
6.
靳建刚  田再芳 《作物杂志》2021,37(2):52-358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晋北地区引种的12个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的苦荞品种中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是晋荞5号、冼马选1号、KQ-1-6、西农9909和云苦5号;各农艺性状的权重顺序为生育期>主茎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产量,结果可为晋北地区苦荞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开展了红芸豆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红芸豆、马铃薯产量差异显著。以2∶2间作模式下红芸豆和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应最高,产量分别是79.6 kg/667m^2、1 126.3kg/667m^2,产值为961.2元/667m^2。  相似文献   
8.
右玉县荞麦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麦又名乌麦、花麦或三角麦,属廖科.右玉县种植的荞麦品种有普通荞麦(甜荞)和鞑旦荞麦(苦荞)两大类.荞麦籽实营养价值很高,含有淀粉62.00%、蛋白质12.29%、脂肪2.40%,还含有丰富的铁、磷、钙等矿质元素及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E、P和胆碱.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栽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本文是通过对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集成,改变过去荞麦传统种植栽培为大垄双行栽培种植。该栽培技术从播前准备、选地、整地、合理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包装、运输及贮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晋豌豆3号(原区试代号右试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豌豆育种课题组以捷克豌豆×a276组合的第1代为母本,以右试3号为父本复合杂交,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培育而成的豌豆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山西省豌豆区试中表现为:特抗豌豆食心虫,抗寒、抗旱性强,广谱抗病、适应种植范围广,区试点全部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