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日处理对感光型杂交稻组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感温组合为对照,对7个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人工短日和自然短日处理,结果显示,南宁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在人工短日处理下,能缩短生育期30d左右;而在自然短日下,能缩短生育期60d左右.遮光处理一般能使植株变矮,增加感光组合的单株有效穗,使每穗总粒数减少;自然短日能使主茎叶片数减少,结实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广西杂交水稻配组使用的不育系主要有特A、博A、Ⅱ-32A、金A、珍汕97A等,其中特A是感温型组合中利用量较大的不育系,利用特A配制的组合已在生产上应用10多年,但以特A配制的组合米质差、全生育期偏长,因此,创制新的不育系,配制新的系列组合,以获得米质好、产量高、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感温型组合,在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了广西常用的感温和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和恢复系及两个常规稻共16份材料在2005年继续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观察短日照处理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日照处理明显缩短了感光型材料的生育期,减少了主茎叶片数和平均每穗总粒数。短日照处理降低了感光型材料的单株产量,但遮光提高了感温型材料的单株产量。在本试验中,无论是感温型还是感光型材料,短日处理对它们的株高、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都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2005年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Genetic Evaluation of Rice,简称INGER)引进的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IIRON-VE/E)参试材料,在广西南宁的表现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从中选择出一批产量高且熟期适合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以供水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5.
优质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早优1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优11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新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早A与恢复系科11配组而成的感温型早熟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早熟三系籼型不育系早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早A是以博B/江B的F5代选系与枝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籼型不育系,于2004年10月通过广西区技术鉴定.早A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与恢复系桂11配组,已初步育成杂交组合早优11,表现早熟、高产、优质,在试种中比对照金优463增产8%.  相似文献   
7.
越南杂交水稻生产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越南的生态与农业 越南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总面积332600km^2,3/4是山区。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是8300万.农村劳动力超过2000万。  相似文献   
8.
2005年广西杂交稻区域试验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5年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区试和筛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组合类型、数量、来源及区试入选率不断提高和多样化,产量水平、稻米品质都有所提高,初次出现米质符合国标一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的早稻早熟组合且通过省级审定;在抗病性方面,大部分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而对稻瘟病抗性相对较弱,最后从育种角度提出广西杂交稻选育创新的思考,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绮优0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的优质不育系绮A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08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2006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06039号。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为我国稻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国各地每年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也越来越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当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杂交稻组合,由1989年的39个增加到2005年的379个,增加了近8倍。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省区,目前每年申请参加区试的杂交稻新组合都是数十上百,甚至数以百计。但是组合数的增多,并没有使杂交稻面积增加,每个组合的平均种植面积反而越来越少,新组合中有重大突破的也极少,组合的平均使用寿命也缩短许多,这说明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在下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