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不育系繁殖,由于四川每年播种时的低温阴雨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种子自然裂颖的原因,经常造成发芽不正常,甚至伴有烂种缺苗的情况发生。所以如果在种植前能找到一种控制的方法,来提高种子活力减轻逆境的危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玉米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打破常年制种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1989年我们在岳池县花园、高垭乡进行了定点定户小面积高产示范栽培,制种74亩改良中单2号,经地、县两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其产种23767.5公斤,平均亩产321.2公斤,其中定点攻关地块3.5亩,实际产种1383.2公斤,亩产395.2  相似文献   
3.
近3年来,随着我区T型杂产小麦攻关研究的步伐加快,其繁殖制种的试验示范面积起来越大(300余亩)。有些农户在田间母本去杂时,误将一些不育系(3A)(母本)当成杂株去掉,造成缺苗缺窝,而不少保持系或恢复系(父本)杂株则常常“漏网”,造成繁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外源化学抑制物质控制杂交小麦不育种子的穗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云民  段宪明 《种子》1991,(4):12-15
本试验选用的化学抑制物质(30%的青鲜素和60%的抑制性有机酸)在小麦T型不育系盛花后20、24和28天进行田间小区1000、2000和3000ppm的喷施处理。所有处理均明显降低了早萌的程度,其中以用药时间盛花后24天,浓度为1000ppm的处理效果最好,穗萌率由16.17下降至1.87%,千粒重也略有提高,而且收获后的种子贮藏6个月发芽力超过对照水平。进一步提高处理浓度或盛花后20天、28天的各种浓度处理,早萌抑制效率、贮藏后种子发芽力都不及盛花后24天1000ppm的处理。抑制物质处理对控制赤霉病率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1985年在我省阆中县沙溪乡制种的自交系田内零星发生,1986年沙溪、石子两乡发病面积占制种面积的10%;1987年全县制种发病率为12%;1988年发病面积达500余亩,平均发病率为21.3%;与此同时,在生产上单、双交种上也有很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