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但是,客观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挥作用的。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说明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牢固不动摇。  相似文献   
2.
互花米草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及其对镉的吸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定制备互花米草生物炭的最优热解温度,并了解其对镉的吸附特性,以崇明东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为原料,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生物炭的稳定性、基本理化特性及其对镉的吸附能力,通过吸附动力学拟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研究互花米草生物炭对镉吸附特性及吸附前后生物炭的形貌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50℃热解15 min时制备的生物炭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最大为20.576 mg·g~(-1)。互花米草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满足二级动力学方程式,以化学吸附为主。电镜扫描镉吸附后互花米草生物炭发现粒状突起,红外光谱显示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发生较大变动。由此可见,450℃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具有良好镉吸附效应,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对生物炭吸附镉发挥主要作用,部分镉在生物炭表面发生表层吸附,且可能形成Cd2+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优化施肥模式是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确保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施肥类型、施肥量和分施次数)对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了29个同行评议研究论文,共109组有效的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有机肥替代和缓释肥替代分别增加氮素径流损失量N 6.73、1.21和3.40 kg/hm2。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和缓释肥替代分别显著降低82.0%和49.5%的氮素径流损失,而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单施化肥处理的氮素径流损失率(4.34%)显著高于有机肥替代(2.33%)和缓释肥替代(2.04%)。施肥量的影响表现为,当施肥量低于N 240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常用来防治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会在稻米上残留并造成潜在危害。研究残留毒死蜱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烹饪方式对稻米中残留毒死蜱的影响。采用清洗、蒸煮、煮粥、蒸煮后再炒饭等加工方式对稻米进行加工,研究表明清水清洗能有效去除稻米上残留毒死蜱,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去除效果更加明显,清洗3次后去除率达到64.54%,加工因子为0.3546。而家庭烹饪方式能有效去除稻米中的残留毒死蜱,蒸煮后稻米中残留毒死蜱的去除率为87.83%,加工因子为0.1217;煮粥后,稻米中毒死蜱的去除率为96.07%,加工因子为0.0395;蒸煮后再炒饭,稻米中毒死蜱的去除率为98.35%,加工因子为0.0165。在上述3种加工方式中,残留的毒死蜱会降解产生3,5,6-三氯-2-羟基吡啶。  相似文献   
5.
鸡粪锯末好氧堆肥过程中硝化细菌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及堆肥方式下鸡粪锯末堆肥中铵态氮及硝化细菌动态变化,以期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硝化细菌存在于整个堆肥过程,且在堆肥腐熟期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铵态氮浓度与硝化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稳定性有关,可能是铵态氮会诱发硝化细菌生长。3)含水率是导致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4)通过分析T-RF150、169和343bp对堆肥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多数属于是不可培养的细菌菌属。5)通过分析可知T3处理有助于硝化细菌群落生长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不同蔬菜种植模式对土壤淋溶水总氮、总磷和COD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始于2002年的日光温室有机蔬菜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渗漏计装置收集地下1 m深淋溶水,通过测定2014年春茬茄子与秋茬芹菜土壤淋溶水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研究不同蔬菜种植模式(有机、综合、常规)下土壤养分淋失情况。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总氮淋失量两茬蔬菜之和为137.02 kg·hm~(-2),分别比综合和常规模式减少12.0%和25.9%;总磷淋失量两茬蔬菜之和为18.23 kg·hm~(-2),分别比综合和常规模式高51.2%和119.9%;淋溶水COD两茬蔬菜之和为856.99 kg·hm~(-2),分别比综合和常规模式高32.4%和3.1%。3种模式下不同时期淋溶水总氮、总磷与COD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春茬茄子总氮淋失量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追肥后出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进入6月份后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总磷淋失量变化相对平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6—7月间达到峰值;淋溶水COD前期稍有降低,追肥前达到最低值,进入5月份后到茄子季结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有机种植模式在减少氮素淋失方面较综合和常规模式表现出优势,但会显著增加磷素淋失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淋溶水COD。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温室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性,以2002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的温室菜地土壤为对象,利用ICP-MS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其随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累积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累积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土壤重金属Cd、Cu、Zn、Cr、Pb、As和Ni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除Cd元素外,其余元素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2)从单因子污染指数(Pi)分析,Cd元素在3种种植模式中属轻微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元素属清洁等级;从综合污染指数(P)分析,3种模式中的重金属均为轻污染等级。(3)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Cu>Pb>Ni>Cr>Zn,Cd元素在有机模式中为很强生态危害水平,在无公害及常规模式中为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3种种植模式潜在生态污染指数(RI)为...  相似文献   
8.
为加大有机生产中白粉病防控力度,提高防治效果。采用有机生产标准(GB 19630—2019)中允许使用的大黄素甲醚、蛇床子素、硫黄、碳酸氢钾、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及乳化植物油等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均有一定的控制白粉病的效果,第3次药后7 d,对西葫芦白粉病防效为64.61%~74.78%,其中以0.5%大黄素甲醚AS防效最优,达74.78%,防治效果表现为0.5%大黄素甲醚AS>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碳酸氢钾D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50%硫黄SC>乳化植物油;供试药剂均可提高西葫芦产量,使用碳酸氢钾增产率最高,为44.70%,其次是1%蛇床子素EW及0.5%大黄素甲醚AS,增产率分别是38.83%和37.90%,乳化植物油EC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35.6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优先使用碳酸氢钾,在白粉病发生期推荐使用0.5%大黄素甲醚AS、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1%蛇床子素EW等药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