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杏鲍菇为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质地脆嫩,营养丰富,风味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杏鲍菇经济效益高,在日本市场其价格是白色金针菇的2倍,每千克约合人民币100元,香港特区市价为60元,广州、深圳等市价也在4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猴头菇十二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从全国各地引进20余个猴头菇菌株,经初试选出12个菌株,1995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壮、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2个,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测定各菌株间的同工酶,为以后研究猴头菇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号菌株:猴头22,引自福建省宁德地区宁古食用菌所;2号菌株:猴头511,引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3号菌株:三明猴头菇,引自福建省三明市真菌所;4号菌株:冀微猴头菇,引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5号菌株:猴头93,引自山东师范大学;6号菌株:天农猴头菇,本所组织分离;7号菌株:猴头1,引自山东师范大学;8号菌株:he8猴头菇,引自天津市林果研究所;9号菌株:H-8野猴头菇,引自山西农业大学;10号菌株:长刺猴头菇,引自湖北省仙桃市;11号菌株:农大猴头菇,引自北京农业大学;12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脱毒小薯5个不同粒度水平和3个密度水平下的生产能力和种薯的投入产出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处理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了不同处理的利用价值,筛选了可用于生产的较好的粒度和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0.5~10.g的脱毒小薯是田间生产较好的粒度水平,合理的种植密度为9000株/亩。  相似文献   
4.
 ‘优文图斯’芹菜是从耐抽薹材料S80和优质材料S53的杂交后代中经过分离纯化、多代选育而成的耐抽薹优良新品种。植株紧凑直立,株高80.4 cm,叶片绿色,第一节叶柄较长,叶柄厚1.0 cm,浅绿色,有光泽,实心,横断面近圆形,质地脆嫩。耐抽薹性显著优于对照‘圣地亚哥’,定植后70 d可收获。单株质量805 g,平均产量129 t · hm-2。适宜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北方地区早春各种棚室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豇豆种质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对不良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贮藏抗性不同,严重制约着豇豆优质种子生产和推广。了解豇豆品种的田间抗劣变能力,对指导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品种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5 份豇豆种质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丰豇十号’种质适应性差,气候对其生长影响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大润发’和‘丰豇青优’综合表现最佳,对气候的适应较强,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破除菜豆种子硬实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运用热水浸种和机械破损种皮等物理方法,初步探索了菜豆种子硬实形成的原因和打破硬实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硬实现象与种子体积、种子百粒重(重量)成低度负相关。应用划破种皮方法可以使菜豆8天后发芽率由33%上升到97%;80℃热水浸种2 min和5 min方法处理种子,8天后发芽率由33%分别提高到98%和91%。上述3种方法均可以打破菜豆硬实现象,使菜豆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或超过标准,说明菜豆硬实种子的形成机理主要与种皮致密透水性差有关。在生产实践中从操作简便和成本的角度考虑,使用80℃热水浸种2 min处理种子打破硬实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1 前 言 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对微型种薯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微型薯的特点和种用价值 微型薯是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方法,在防蚜虫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直径1.0~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加拿大圭尔夫大学Gillard C L 教授等于2012 年在Crop Protection 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种子处理和正确施药时间对菜豆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The control of dry bean anthracnosethrough seed treatment and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timing of foliar fungicides)进行了评述。Gillard 教授等以播种前杀菌剂处理种子的方法为对照,设计了几个施药时间点,探讨了菜豆生长过程中正确的施药时间点,即寻找作物与病菌相互作用、病情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旨在延续并提高化学杀菌剂对炭疽病菌的防治效果,提高菜豆产量和质量,节省种植者的投入,并有效地保护环境。文章内容新颖,可操作性强,对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希望通过介绍该论文的试验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为国内同行在菜豆炭疽病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烟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为害 烟蓟马(ThripstabaciLindeman)是一种严重为害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害虫。成虫体长1.2~1.4mm,体色大部分为褐黄色,头褐黄色,复眼紫红色,触角7节,腹背有栗色横纹。若虫的体色变化较大,可从白色透明到浅黄色到深黄色。烟蓟马在我国华北地区露地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越冬为主。烟蓟马在组培苗中的年生活史与露地上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菜豆抗炭疽病苗期接种鉴定条件(产孢培养基、菌液浓度、菌种培养时间、接种位置等)进行优化,确定了豆荚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产孢速度快,致病力强;最佳菌液浓度为2.0×106个·mL-1,发病快,重复性好;菌种培养20 d 后,致病力最强,接种效果最佳;接种叶片背面感病效果最好,节省时间。同时对收集的23 份菜豆材料进行苗期炭疽病抗性鉴定,其中有4 份为中抗材料,1 份高抗材料,抗性资源多为油豆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