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将高温热害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指标空间化推算结果紧密结合,实现精细化的新疆热害风险评估,本文以新疆高温热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1—2017年新疆各气温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数据,以日最高气温≥35℃连续3 d作为高温热害辨识指标,依据已有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概念模型,计算高温热害强度与频度分指标。通过将热害次强度和次频率升尺度为热害年强度和年频率,将原本松散的热害频强关系突显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稳定的函数关系,利用热害年频率等级确定相应的热害年强度等级,从而实现热害风险指标各临界阈值的客观划分。将热害年强度与年频率相乘积构建热害风险指标,以地理因子归一化加合的趋势面+温度趋势面订正的新方法实现站点热害风险指标的空间化推算。结果表明,新疆高温热害发生概率按大的地物划分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山脉<湖泊<绿洲<沙漠<土质荒漠<荒漠盆地。结果经验证,模型模拟热害风险指标值与站点实测计算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散点图线性拟合R2为0.97,证明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精确性且对新疆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内部盐渍化土壤年际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内部盐渍化土壤年际变化规律,分析变化成因。在盐渍化土壤理化特性和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土壤盐渍化指数SSI,对盐渍化土壤做出等级评定。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玛纳斯河流域共有9.45×104 hm2盐渍化土壤被成功改良,盐渍化土壤景观破碎度和分维度指数都有所增加。2014年耕地中的盐渍化土壤与1990年盐渍化土壤划分程度相比较,有向轻度转化的趋势。1990—2014年间始终未被开垦的典型盐渍化土壤盐碱程度有向重度转化的趋势,其上的植被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研究构建的SSI可以应用于盐渍化土壤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可为农业部门科学管控盐渍化土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Landsat8 OLI数据的近红外(NIR)值表征土壤盐分含量,以该数据短波红外(SWIR1)与近红外值之间的斜率(Slope SWIR1-NIR)表征土壤水分含量。利用分段统计绘制NIR和相应Slope SWIR1-NIR的关系散点图,获取了玛纳斯河绿洲内部盐渍化土壤完整的水、盐年内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今后基于地面试验的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春玉米低温冷害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逐日温度推算精度,采用微波亮温趋势面信息与地理因子相联合的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现了研究区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的推算。所获逐日平均气温经验证,模拟结果与气象站观测结果均方根误差为1.75℃。微波趋势面信息的加入可使逐日平均气温的推算精度提高0.37℃。通过构建的春玉米动态发育期图,提高了春玉米冷害监测时监测指标和发育期的配合度。所获得陕甘宁春玉米冷害监测结果与2011年农业气象灾害统计年鉴的报道在时空上相吻合。研究构建的冷害监测方法简单有效,可为陕甘宁春玉米大范围冷害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棉花春季冷害为研究对象,利用1951—2017年新疆各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依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棉花春季冷害强度和频率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冷害次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新的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体现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稳定的函数关系,由冷害年频率等级得到对应的冷害年强度等级,二者相乘作为客观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等级临界阈值的依据。以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订正的新方法实现冷害风险指标的准确推算。研究结果经验证实测风险值和拟合值无明显差异,拟合趋势线R~2为0.96。研究结果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有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新疆棉花冷害大范围动态实时监测,为棉花冷害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星地多源数据,将棉花动态发育期信息、反演的逐日平均气温、棉花冷害监测指标多要素相结合,对2000—2016年新疆棉花播种至五叶期、花铃期冷害动态进行监测。[结果]2003年、2010年、2014年春季,2003年和2009年夏秋季棉花冷害结果与《中国气象年鉴》灾害统计报道的冷害发生时间和位置相符合,与气象站点计算的逐日距平平均值统计规律能够相互印证。所获的逐日平均气温经验证,5个重点监测时段的模拟气温结果与气象站观测结果RMSE分别为1.92、1.96、1.94、1.80、1.86℃,所获日气温模拟精度基本满足冷害监测需求。[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冷害监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新疆棉花大面积低温冷害的同步实时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精细化风险,为新疆棉花种植业规避冷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51~2015年新疆66个农业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为基础,利用并分析MODLT1M中国1KM地表温度月合成产品2000~2016年每年9月LTN AVG数据资料,以日平均气温连续3 d≤20oC为棉花障碍型冷害判定指标。根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冷害强度与频率分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次冷害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综合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突显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确定冷害年频率等级来对应冷害年强度等级,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临界阈值。以地理因子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校正的方法,准确推算新疆棉花冷害风险指标。紧密结合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指标推算结果,评估新疆棉花冷害风险。【结果】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发生风险北疆高于南疆和东疆,北疆西部沿天山一带棉花种植区冷害风险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模型模拟冷害风险指标值与站点实测计算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散点图线性拟合R2为0.97,结果准确。【结论】研究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对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风险的客观评价,所构建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棉花,还可适用于其他作物冷害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