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雄  白朴  陶开战  黄连珠 《种子》2007,26(4):91-92
报道了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在温州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与该组合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调群体、精量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丰两优1号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和在温州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与该组合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调群体、精量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项雄  郑金呈  陈笑丽 《农技服务》2007,24(7):102-102
介绍了乐清市中药材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瓜嫁接种植的主要优点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瓜种植已成为乐清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由于西瓜实生苗种植轮作年限较长,使乐清市西瓜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2005年乐清市在温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直接指导下,在雁荡、虹桥、蒲岐等乡镇建立西瓜嫁接苗繁育示范基地,取得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的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朴  项雄  王元辉  陶开战 《种子》2006,25(4):98-101
本文阐述了我国近年成功选育和推广的超级稻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根据笔者近年研究和推广超级稻的经验,总结形成了筛选当地适栽组合、培育壮秧、宽窄行稀植、精量施肥、好气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浙优1号在温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在温州市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与该组合相适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协优9308和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优培九在浙南作连作晚稻栽培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种期。两年的试验表明,两优培九6月21日之前为适宜播种期,能达到安全齐穗,产量稳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高;6月21日以后播种,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6月27日以后播种,结实率急剧下降。两优培九感温性强、感光性弱,6月12日至6月27日播种播始历期仅相差2d。6月27日以后播种,由于幼穗分化期低温,两优培九的播始历期反而延长。试验还发现抽穗期低温会延长水稻始穗至齐穗期,相对于对照协优9308和汕优63,两优培九对抽穗期低温不敏感。两优培九在浙南的光温条件下作连作晚稻栽培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雄 《中国种业》2006,(7):63-64
甬优6号(E26)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乐清市于2004年引进试种,表现为高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适宜我市作单、连晚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