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郑单2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郑单2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试验中北部冬麦区冬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冬小麦品种(系)区域试验产量数据为资料,应用AMMI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最好的为农大3486、京农12-79,较好的有科遗4174、长6794、中麦93,较差的为航麦109、晋太102、众信7198;试点以天津武清、山西榆次、新疆阿拉尔、河北遵化、山西屯玉分辨力较高,河北固安、河北滦县、北京顺义、北京昌平分辨力较低。在对区域试验中品种(系)稳定性和试点的分辨力进行判定时,综合使用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两种方法,既直观又准确。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了产量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因素,辩证地分析了小麦产量要素的变化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协调平衡规律,明确了麦田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生育时期和技术要点,对小麦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体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审定以来,我所加大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建立和完善了郑农16号的示范、推广、加工及营销体系,主要做法如下。1建立良繁基地为了搞好郑农16号的原种繁殖,建立高标准的种子田,我所成立了专门的推广队伍,搞好郑农16号的种子基地建设。首先在郑州市农科所试验场进行郑农16号的提纯复壮工作,每年保持标准圃7hm2,生产出育种家种子3万k…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饲、经及加工原料作物,以掖单13、农大108、豫玉22为代表的第五次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6.
GS开麦18的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笔者利用G S开麦18连续4a参加河南、国家中间试验的数据,对该品种的高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单2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郑单2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郑单2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9.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农7278是以郑2158作母本,昌7选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种浚单18增产3%,具有抗多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水平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