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联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由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所设的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简称“ВИР”)来承担,并组织领导全苏的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 ВИР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收集、保存和利用,以及深入研究评价世界作物品种资源。一方面对农艺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抗寒、旱、病及品质性状等)进行签定评价,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多学科协作研究其分类、起源、进化、遗传及其生理、解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ВИР不进行育种,而进行引种、属间远缘杂交,主要搞麦类(小麦各种间杂交和小麦与黑麦杂交),蔬菜和棉花的种质创新工作。针对以上任务,ВИР设立26个各种学科研究室和实验室及17个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1978年由墨西哥引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系)196个,其中有一个矮秆品系“TUZ A”(图扎)原产地编号为X-16332-101Y,原粮作室编号为S81245,当年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目前选育出一批冬性、矮或半矮扦、结实较好、籽粒较饱的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由于我国现有的六倍体小黑麦资源多自国外引入又为春性,所以这些新品系是我国目前较缺乏的新资源。我室可提供少量种子,供遗传,育种工作者利用。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一、组织机构苏联农业科学院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简称。1930年定名,其前身为应用新植物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并负责组织协调全苏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在全世界品种资源研究领域中曾居领先地位,该所原领导人瓦维洛夫(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西宁自然库中不同贮存年限的127份豌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完整性变化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贮存13~16年的种子,平均仍具有78.4%的发芽率和58.0%的成苗率。活力指数高达139.1.而贮存20年的种子,这个指标则大大降低,分别仅有16.5%1.3%和9.3。表明西宁自然库可以作为保存豌豆种质资源的中期库。但贮存期限不宜超过15年。测试结果显示:种子越陈旧,其发芽率、成苗率和活力指数越低,而电导率、糖类溶出物和染色体畸变频率越高。发芽率与上述性状指标的正或负相关关系均达扳显著水准(P=0.01)。表明活力指数、电导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是衡量陈旧豌豆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植物染色体工程可以概括为染色体的减(削减),加(添加),换(代换),易(易位)和变(突变)。突变(Mutation)指基因的变化不包括可见的染色体的变化。减、加是在数目水平上,易、换是在结构水平上染色体的变化。在农业上主要应用于创造新作物种质资源和改良作物品种,现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因库中多花菜豆种子繁殖更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材于有特殊经济价值、常异花授粉作物多花菜豆,研究基因库中种子繁殖更新方法。连续3年,选用4个品种,设25~200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人工授粉等5种授粉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风、虫自然传粉为对照。从农艺性状调查,染色体观察及同工酶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授粉后无变异现象,但结实率很低,只有2.1%左右,且成本昂贵;群体内昆虫自然传粉结实好,幼苗和籽粒变异率为1.3%和1.2%;单花序或单花套袋自交基本不结实,只有个别品种能结实(1%~2%);对照生长最好,结实率最高,变异率也最大(幼苗1.7%、籽粒1.9%);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生长正常,变异率低(幼苗0.4%、籽粒0.7%),成本也较低;全封闭网棚自然传粉的产量低,折合每公顷只有378kg,其成本高于网棚放蜂者。从而明确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繁种,自然条件适宜可减轻选择压力;以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效果最佳,可减少变异频率,防止外来花粉掺入;其群体大小一般以50株为宜,是繁殖更新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遗传室原麦类远缘杂交组,曾以(农林10号×八倍体小黑麦)F1再与小黑麦lR(lB)代换系洛夫林l3(Lovrin13)杂交后经连续选育出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赖草(Leymus chinensis)为中国特有,用它与普通小麦(T. aestivum)杂交并经连续选育已获得小 - 赖麦(Triticum-Leymus)新种质7个品系,主要特点是高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和抗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细胞学研究结果:F#-2时在1个完整细胞内只有1,2,3,4,6……等少数染色体,还有大环、长链、桥、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1987年观察了大量花粉母细胞(13892个)及根尖细胞(435个)染色体,从中筛选出7个品系,其2n=43 - 49者占75.63%,其中n = 22Ⅱ和2n = 49各占90%以上者各有2个品系。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品系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培育出形态学似普通小麦的次级六倍体(Sec-ondary hexaploid),是目前广泛开展的一项研究。国外,早在1939年 M(?)NTEiNG就论述了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植株生活力,育性等。之后,对于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细胞遗传的研究相继有些报道。在国... ...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渗调处理的小麦和大麦种子以及以丙酮和丙酮-α维生素E处理的豌豆种子,均具有较好的耐藏性。人工老化条件下,PFG渗调和丙酮处理延缓了豌豆的劣变,α-维生素E处理对豌豆的劣变未表现出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