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省设施园艺生产机械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设施栽培产能、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仍处于设施园艺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阐述了江苏省设施园艺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包括生产中主要应用机械种类、推广应用水平以及存在的不足,针对生产需求提出了机械化研发建议,从政策引导、产业规划、体制及科技创新等角度,探讨了推进江苏省设施园艺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大蒜白腐菌为材料,分别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了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采用气相色谱对粗毒素进行了物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活性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但二者均可引起大蒜叶片病斑产生,表明其具有生物活性;其中有4种物质被鉴定,分别为2,4-二甲基庚烷、十一烷、3,5,5-三甲...  相似文献   
3.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芋头是江苏省特色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地膜使用率高,但是地膜回收困难、无法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江苏芋头产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本试验以聚乙烯(PE)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芋头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提高出苗率、促进芋头营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产量较PE地膜增产18.1%~27.3%,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经济上可行;当年降解率达到80%以上,土壤残膜经1年左右自然降解和清除后,基本对作物生产无影响,可以作为江苏芋头生产中普通PE地膜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克隆菜薹雄性不育基因,为利用菜薹不育性提供依据.采用间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通过检索NCBI核酸数据库,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基因或开放读码框序列.根据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特异引物在不育系中扩增出1条675 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Pol型胞质不育orf224基因同源性为100%.CMS特异扩增结果证明试验所用的菜薹其不育类型为胞质Pol型.  相似文献   
6.
大蒜紫斑病是江苏各产区大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大蒜紫斑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在生物防治研究方面则进展缓慢。为提高大蒜紫斑病生防水平,本研究通过筛选对大蒜紫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从大蒜种植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22株细菌菌株,其中对大蒜紫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1株,进一步复筛得到12株拮抗能力较强菌株。依据形态学观察,并结合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其中两株生防菌JS51和JS62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S51和JS62对大蒜紫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1.63%和55.05%,与化学药剂咪鲜胺锰盐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杂交粳稻“甬优8号”在机插栽培条件下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机插“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晚播晚栽形势下,从成本投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机插“甬优8号”每667m2移栽密度在1.7万穴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西兰花,学名花椰菜,又称绿菜花、青花菜等,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蔬菜。它不仅味道鲜美,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较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因此被誉为蔬菜皇冠,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西兰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9世纪末传入我国福建省,随后在我国华南、华东地区均有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我国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Mg2 4种因素在不结球白菜ISSR反应体系中的适宜浓度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4种因素3个水平对不结球白菜I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不结球白菜的ISSR反应体系,并在10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在20 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1 U、dNTP 0.25 mmol/L、引物0.25 μmol/L、1×PCR buffer、Mg2 2.5 mmol/L、模板DNA 30 ng.通过梯度PCR测验和总循环次数梯度处理试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和总循环数.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芋头是江苏省特色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地膜使用率高,但是地膜回收困难、无法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江苏芋头产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本试验以聚乙烯(PE)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芋头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提高出苗率、促进芋头营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产量较PE地膜增产18.1%~27.3%,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经济上可行;当年降解率达到80%以上,土壤残膜经1年左右自然降解和清除后,基本对作物生产无影响,可以作为江苏芋头生产中普通PE地膜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