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21世纪的中国乡村与世界乡村发展情况,本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全域有机农业的实践成果为依据,利用地理科学与系统科学方法分析中外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综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部署,预测中国乡村与世界乡村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外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和国际农业安全问题;解决乡村五大安全问题的对策方案为建设全域有机农业;预测2030年时我国需要完成食品安全任务,2035年完成粮食安全任务,2040年完成乡村社会安全任务,2045年完成生态环境安全任务,2050年完成国际农业安全任务。本研究还进一步预测了世界乡村安全在2100年前实现的阶段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农用酵素接种菌剂,并探明其作用效果,采用限制性继代培养法,分别利用改良MRS(M)和红糖(H)培养基对酵素微生物进行培养,获得2组乳酸菌复合菌系,分别命名为MLA 1和HLA 1,并将这2种菌系接种到农用酵素发酵体系中,测定继代培养体系的pH和有机酸含量,复合菌系的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接种后发酵液的细菌和乳酸菌数量、pH、有机酸含量及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MLA 1和HLA 1均主要由乳酸菌属 (Lactobacillu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构成;在限制性培养中,MLA 1相比HLA 1产酸升高40%,乳酸菌丰度升高5%,而HLA 1的Chao、Faith和Shannon指数高于MLA 1,表明其微生物多样性更高;接种到酵素发酵体系中,MLA 1和HLA 1的接种分别使酵素发酵过程的乳酸产量升高251%和295%,乳酸菌在细菌中的占比分别升高12%和16%,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升高15%以上。综上,HLA 1和MLA 1的接种效果接近,考虑到成本,利用红糖培养基筛选复合菌系(HLA 1)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在农用酵素大规模生产中的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4.
工业文明历经400年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下,世界在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逐渐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之中。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机生态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及乡村建设的大方向。本研究从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及技术推广、落地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出发,以山西灵丘县域有机农业推广为典型案例,从技术体系、推广模式等方面来论述县域低成本高质量有机农业技术推广131模式。131模式将以农用酵素、酵素堆肥、水肥全循环为技术体系的有机农业技术下沉到农村一线,降本增效,构建基于土壤-微生物-植物-人的健康种养循环生态链,形成物质和能量高效循环的有机农业,为未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落地提供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有机番茄种子发芽和种植过程中的提质作用,以番茄品种‘苹果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发芽试验和栽培试验;发芽试验中,使用商品育苗(S)和农场自制(Z)基质,每种基质都设置农用酵素(JS)和自来水(CK)处理,测定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栽培试验中,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农用酵素处理(灌根250 mL+地上部喷施20 mL, J1),以等量水替代酵素为对照(J0),以15(Y1)、45(Y2)、75(Y3)t/hm2有机肥用量为副区,共6个处理,测定番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SPAD、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等指标,对品质综合评价值(D)最高的农用酵素灌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酵素处理可以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Z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ZCK上升26.7%和4.3%;S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SCK升高2.3%和2.0%。2)栽培试验中,农用酵素处理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J1的番茄茎粗相较于J0增加6.4%~7.1%,SPAD升高6.3%~7.1%,植株节间缩短11.9%~21.2%,产量增加9.7%~16.9%;Y1、Y2有机肥用量下J1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J0升高55.7%~70.7%、7.2%~17.0%、24.2%~33.4%,且各有机肥用量下J1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均高于J0。3)农用酵素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J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J0升高24.2%~43.6%,硝态氮含量较J0升高17.3%~28.0%;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较J0分别下降12.2%和22.8%,但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真菌丰度上升6.24%,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细菌丰度分别上升6.31%和11.33%。综上,施用农用酵素可有效提升有机番茄优质高产的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适合中药材有机生产的施肥技术,以山西省道地药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灵丘县设置化肥(C)、有机肥(O)、有机肥+矿物肥(OM)、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移栽时蘸根)(OMD)、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盛花期灌根)(OMI)、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盛花期喷施)(OMS)6个处理对二年生黄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OMD地下部产量最高,较C处理产量提高13.25%,较O处理产量提高了35.75%;OMD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芪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0.88%和98.50%;OMD和OMI处理对根体积、根长和根系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C处理;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OMD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综合考虑得出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移栽时蘸根)为最优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传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危害性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化学杀菌剂一直被认为是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而且还会造成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及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际微生态是与植物根系发生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土壤微域,是植物自己营造的有利于植物健康和生长的生态系统。深入探究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有利于从根际微生物、环境因子、抑病物质等方面挖掘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安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着重从土传真菌病害的危害、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土传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研究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芪是我国大宗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目前对于有机黄芪养分需求及施肥管理措施研究较少,且符合有机种植的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配施鲜有报道。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化肥(C)、有机肥(O)、有机肥+矿物肥(OM)、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等5个肥料处理对有机黄芪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等9种矿质养分元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芪生长期内,黄芪各器官中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动态因肥料处理不同而存在差异。黄芪根系各元素积累规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茎叶中各元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积累动态趋势。5种肥料对比分析发现,单施化肥能促进黄芪茎叶对养分的吸收。而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能显著促进黄芪根系对氮、钾、铁、锰、铜、锌的吸收和积累,促进茎叶对磷的吸收和积累;与其他处理相比促进了9种养分向茎叶的分配,为黄芪地上部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总体而言,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处理)能有效促进黄芪对多种矿质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这可能是该处理下有机黄芪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并探讨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可行性,利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1 952篇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用酵素发酵工艺、农用酵素有效组分、污染物去除效果、酵素添加量及处理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和应用实例等方面。2)农用酵素是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而形成的以有益微生物、有机酸、多种水解酶等活性代谢成分为一体的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的标准。3)农用酵素作为1种低成本的绿色环保制剂近年来逐渐被用于污水处理,又因生活污水中含有氮磷钾等矿质元素而具有较丰富的养分和灌溉用水潜力,将乡村生活污水经酵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和乡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综上,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农用酵素处理污水作为一项新型的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的方式,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生活污水等资源还田的模式,为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