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的控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宾川县在2011年、2012年就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得出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叶部霜霉病平均控制效果为91.51%,对葡萄果粒霜霉病控制效果为93.45%,控制效果均良好,并且对果粒霜霉病控制效果好于叶部霜霉病。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不影响农事操作,造价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普洱市时木国家立体生态茶园病虫害调查结果:病害7种,害虫47种;天敌昆虫13种,但病、虫为害较轻。分析认为,茶园显著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控制农药使用等措施,构成较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能有效、良性地控制茶树病虫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阜南县农民用沼液喂猪已快三年了。1986年苗集乡民办教师沈朝军开始试喂,以后县科委、县能源办等先后安排多点试喂,均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受到省、地、县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曾多次召开会议推广这一方法,到1988年上半年,全县用沼液喂猪农户已增到1500多户,养猪4000余头,推动了当地养猪生产的发展。一、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与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随之增高,而穗粒数和单穗重则随之减少,密度对糯高粱的叶片数、茎粗、穗长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施氮量255 kg/hm2的糯高粱穗长、穗粒数、单穗重和千粒重最好,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糯高粱生物性状的株高、叶片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与产量成正相关,茎粗、穗长和千粒重与产量成负相关;品种是影响糯高粱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种植密度,再次是种植方式,产量以组合A2B3C1D2最高,达12257.28 kg/hm2,其次为组合A2B1C2D3,产量为11553.91 kg/hm2...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1株木糖醇高产菌株,该菌株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后获得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木糖醇产量。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产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糖醇的产量由最初3.12g/L增加到8.79g/L,转化率由15.6%增加到43.95%;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条件为:选用木糖质量浓度为20g/L的玉米芯水解液为碳源,质量浓度为2.5g/L的蛋白胨和2.5g/L的酵母浸膏作为氮源,质量浓度为3.0g/L的KH2PO4,4.0g/L的NaCl,0.5g/L的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装液量80mL/250mL,转速160r/min,pH值为5.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4h,在此条件下,木糖醇最大产量是13.84g/L,木糖转化率达69.0%。该菌株经初步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玉溪烟后本地苦荞品种退化、产量低、适应性差等问题,2020年在玉溪引种9个苦荞品种进行烟后种植试验及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宜玉溪烟后种植的适应性强、丰产性和稳定性好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供试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呈正相关,主茎节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各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茎一级分枝、单株粒重、株高、千粒重。云荞1号产量最高,达2 74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6.10%,其次是云荞2号,达2 72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5.25%;黔苦6号产量排第3,达2 610.13 kg/hm2,较对照增产10.59%。丰产性和稳定性评价表明,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烟后种植的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昭苦2号和格务在玉溪烟后种植具有较好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在玉溪烟后种植推广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溪市蓝莓全产业链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玉溪蓝莓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剖析出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