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进行包衣。结果表明,上述牧草分别按1:40,1:60,1:70,1:90包衣促进萌发效果最好,且无霉变现象。前3种牧草与对照相比,苗长分别增加15.86%,10.26%,18.08%;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15.66%,42.49%,97.26%。因此该种衣剂可按适宜包衣剂量对这4种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自主研制的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BCSA)提高水稻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按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包衣,并选用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10.6%戊唑醇·福美双、35%噻虫嗪等悬浮种衣剂分别按药种比1:250、1:250、1:60、1:500为对照,开展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CSA最适包衣剂量与发芽温度有关,在20~30℃范围内,温度高,BCSA用量略低,反之,温度低,BCSA用量略高。在20℃时,BCSA和4种对照药剂包衣种子比裸种对照发芽率分别提高5.77%、0.38%、1.53%、-0.39%、3.84%;与4种包衣剂处理和裸种对照相比,BCSA包衣种苗根长分别增长91.85%、154.37%、186.85%、118.09%和67.19%,芽长分别增长52.43%、93.81%、103.50%、50.74%和38.44%。水稻种子播入泥浆时,BCSA的最佳药种比例为1:50,在出苗后第35天,出苗率、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较裸种对照分别提高7.58%、18.96%、15.07%。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幼苗素质,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等4种常见牧草种子,采用2%戊唑醇生物复合悬浮种衣剂(BCSA)、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等4种悬浮种衣剂按最佳剂量包衣。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CSA包衣处理除黑麦草无变化外,其余3种牧草种子发芽率与裸种对照、39%精甲霜灵·嘧菌酯、600 g/L吡虫啉和35%噻虫嗪种衣剂包衣种子发芽率相比,紫花苜蓿依次提高9.55%、9.09%、39.68%、6.45%,光叶紫花苕依次提高66.66%、30.18%、43.78%、7.32%,白三叶草依次提高31.25%、12.51%、17.75%、12.51%。在盆栽试验中,用BCSA处理的种子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与裸种对照相比,根长依次增加30.29%、17.12%、33.80%、7.36%;苗长依次增加15.86%、10.26%、18.08%、5.31%;地上部分鲜重依次增加15.66%、42.49%、97.26%、15.88%。本实验室研制的生物复合种衣剂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白三叶草、黑麦草种子进行处理后,能较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根据遗传背景快速区分和鉴定甜菜品种的真实性和特异性,补充和打破形态学鉴定法的短板和局限,以96份甜菜登记品种为试材,采用DAMD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甜菜品种的分子身份证。结果显示,有7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DAMD引物可用于鉴别甜菜品种,这7条引物共检测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98.1%;96个品种间的最小遗传距离为0.039,最大为0.485,平均遗传距离0.237。通过聚类分析,96个甜菜品种被分为两类群,类群I仅有54号品种,类群II包含其余95个品种,类群II进一步又分两个亚群。仅利用URP1F、URP17R和URP2R这3条引物组合将96个供试甜菜品种完全区分。利用DAMD引物构建甜菜品种的分子身份证,为快速、高效地鉴定甜菜品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为保护育种家和农民的利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