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牛第6号染色体上9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检测其在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核心群中152头母牛的多态性。本试验9个位点中,BM4528为单态,BM4203属于中度多态位点(0.5>PIC>0.25),而其它的7个位点均是高度多态位点(PIC>0.5)。  相似文献   
2.
鸡13号染色体(GGA13)与人类5号染色体(HSA5)的一部分构成比较图谱。用GGA13特异性微卫星标记扫瞄Wageningen鸡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所选BAC克隆最终被测序,57个STS位标被用来构建克隆重叠群。在GGAl3上衷情共检测到了204个BAC克隆,这些克隆约20%是重叠的。基因检测采用双向式方法院。首先从已经不定位的鸡BAC亚克隆序列开始,通过BLAST数据库工具,检测人类和小鼠折同源基因。第2步在人在HSA5q23-q35区域寻找与鸡同源的人类基因。接着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SNP方法将鸡的同源基因定位。本研究的比较图谱改进之处在于,使GGAl3上定位的基因数从14增加到20;GGAl3染色体定位的基因有人类HSA5q23-q35,小鼠Mull、Mull3、Mul8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3.
新疆驴血液蛋白质(酶)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和浓度梯度电泳,对新疆驴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后白蛋白(poA)、运铁蛋白(Tf)以及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6种蛋白质(酶)位点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运铁蛋白、白蛋白位点表现多态型;前白蛋白、后白蛋白、酯酶均不表现多态型;有碱性磷酸酶的个体占61.11%,无碱性磷酸酶的个体占38.89%。  相似文献   
4.
旨在利用两种统计模型对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胴体重和骨重两个屠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并比较不同模型的分析结果,促进GWAS的方法研究。本研究以1 301头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为试验材料,通过实地采集和测量获得样品和表型数据,通过提取样品DNA,并利用Illumina BovineHD(770K)芯片分型获得基因型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模型(LMM)和复合区间定位-线性混合模型(CIM-LMM)两种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定位影响目标性状的显著SNPs及候选基因;同时对两种模型的GWAS结果进行对比,探讨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CIM-LMM检测到了LMM检测的所有显著SNPs(P0.05),显示出更高的统计效力。本研究共识别8和7个SNPs分别与胴体重、骨重显著关联,其中有2个SNPs与这两个性状都相关。这些SNPs主要分布于3、5、6、10、14、16、17号染色体上,其中6号和14号染色体显著SNPs分布较为集中;最终找到了11个候选基因,同时探讨了GCNT4、ALDH1A2、LCORL和WDFY3等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为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的遗传机理做了探索,并且为GWAS研究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旨在对内蒙古乌拉盖地区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的体重和体尺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构建通过体尺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本研究测定了2 162头肉用西门塔尔牛从出生到20月龄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 4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4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种曲线模型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体重和体尺生长过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R~20.98),但对于不同的性状,最佳拟合模型不同。体重与体尺相关关系表明,体重与体斜长、胸围、腹围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0.958 55)。其体尺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预测体重回归方程为Y=-366.485 70+1.307 37 X_3+3.896 12 X_4-0.417 50 X_5。研究表明,Gompertz和Bertallanffy两种模型对体重的拟合优于其他两种模型,Brody模型对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十字部高的拟合效果均是最优。体重预测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为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的进一步选育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系.本试验与所采用的传统的PCR-SSCP或者PCR-RFLP技术不同,首次借助高通量SNP芯片技术在1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对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上总计发现12个有效SNP位点...  相似文献   
8.
钙蛋白酶3(CAPN3)基因多态性与牛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钙蛋白酶3(Calpain3,CAPN3)基因作为影响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对CAPN3基因的5′端区域进行SNPs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品种或者组合群体间的分布规律。利用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结果发现,2546位处发生点突变C→T。各位点的3种基因型与牛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B与BB基因型个体在胴体质量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初步推断CAPN3基因可能是影响牛肉质性状潜在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并且这个位点具有成为分子标记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应激反应和牛肉品质之间关系。试验牛为16~19月龄混合(n=37303kg)或非混合(n=23279kg)1.5~7岁弗里生公牛和淘汰弗里生母牛,这些试验牛被分成未育肥牛组(n=133195kg)和育肥3个月的育肥牛(n=34252kg)组。一部分背最长肌的肉样从一天连续屠宰227头牛的屠宰场的热分割车间获得,同时尿中的儿茶酚胺的含量也被测量。20h后,测量肌肉样品中最终pH,乳酸盐,肝糖,糖分解潜力,和典型的肌原纤维节长度。15℃熟化20h和90h后分别测量肌肉的剪切力。杂交和纯种公牛尿中的去甲肾腺素含量基本相近,分别为14.86、14.07ng/μmol肌氨酸酐;育肥母牛为15.24ng/μmol,未育肥奶牛尿中的去甲肾腺素含量有所提高(22.28ng/μmol)。杂交公牛尿中肾上腺素含量(9.5ng/μmol肌氨酸酐)较纯种公牛(5.7ng/μmol)高,而未育肥奶牛和育肥奶牛的含量都相对较高,分别为16.67、14.19ng/μmol。对于在育肥厂肥育程度较好的公牛,屠宰前仅需要很短的禁食时间,最终pH是预测牛肉嫩度很好的指标。宰前肌糖原含量较低的刺激对牛肉的剪切力有显著影响,尿中肾上腺素含量较高的个体更易受影响。而母牛对肾上腺素的反应跟糖原的损耗没有必然的联系,最终pH较公牛受影响较小。此外,营养水平中等的个体,例如未育肥母牛,随着蛋白水解循环的降低,牛肉充分嫩化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子宫萎缩、产后12 d急性期血浆蛋白质浓度以及患有急性子宫炎的荷斯坦母牛繁殖力的检测,评估PGF2α2倍剂量操作方法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只有诊断为胎衣不下、子宫炎并用药处理5 d后的母牛才被作为研究对象.200头母牛被随机分配到处理组(n=100)和对照组(n=100).处理组统一在产后第8 d间隔8 h注射2i.m.剂量的PGF2α.从200头母牛中随机抽取90头样本(处理组45头,对照组45头)进行检测评估,包括用超声波扫描仪估计子宫直径、子宫评分以及对产后12 d急性期蛋白的血清浓度.对于所有的母牛,第一次交配的妊娠率差别明显.经产的、初产的、处理的母牛相对于对照组母牛子宫直径较小、子宫评分较低.产后子宫直径小于5.1 cm的母牛相对于那些子宫角直径大的母牛具有5.5倍的初配妊娠可能性.处理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α1-酸糖蛋白的含量.初产母牛中,处理母牛的初配妊娠率提高了17%.因此,对患有急性产后子宫炎的初产母牛在产后第8 d进行间隔8 h的PGF2α 2倍剂量处理,能减少子宫角直径与产后12 d的血清中α1-酸糖蛋白含量,并提高初产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