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揭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荔波县和普定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变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中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高达11.61和38.01mg·kg^-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中氮素含量逐渐减少。统计表明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2)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而硝态氮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一致。(3)土壤氮素含量随时间有明显变化。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7月达到峰值,然后呈现出下降趋势,至11月或翌年1月又逐渐增加。(4)土壤有机质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一元二次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1和0.949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743。喀斯特地区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水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每两月一次的定位监测,对贵州喀斯特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蓄持效应和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石漠化的发展而下降;土壤含水量随降雨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但非石漠化土壤蓄持水分最高,达到最高值为589.1 g·kg-1;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不同深度含水量与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效养分供给与土壤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土壤水分的短缺可能成为喀斯特土壤中养分供应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氮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揭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荔波县和普定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两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变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中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高达11.61和38.01mg·kg-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中氮素含量逐渐减少.统计表明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2)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而硝态氮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一致.(3)土壤氮素含量随时间有明显变化.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7月达到峰值,然后呈现出下降趋势,至11月或翌年1月又逐渐增加.(4)土壤有机质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一元二次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 1和0.949 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74 3.喀斯特地区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雯  黄代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42-44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滇黔桂湘鄂川渝地区。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环境容量小,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加上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概述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现状、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水分库容特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揭示土壤水分变异性规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州省荔波县和普定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的土壤水分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2)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在夏季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至冬季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渐增加,同时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3)未石漠化土壤的蓄水、水分释供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明显高于石漠化土壤;(4)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孔隙度、颗粒组成及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性质关系密切。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分含量,对于防治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和进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