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对云南大理弥度新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总体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理弥渡新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总体较好,但有部分样品存在成熟度不够、光滑或微青2个方面问题;云烟97的下部叶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成熟度不够、烘烤不当等方面的栽培与调制方面的问题。探索性数据分析法是一种十分稳健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烟叶外观质量的总体特征,且有利于揭示烟叶质量异常的样本。  相似文献   
2.
滤嘴参数对主流烟气Pb、As、Cd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不同滤嘴参数对主流烟气中Pb、As、Cd释放量的影响,通过卷制不同滤嘴参数卷烟,用吸烟机进行抽吸及测定主流烟气中Pb、As、Cd的释放量,结果发现:(1)不同种类滤嘴对主流烟气中Pb、As、Cd释放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2)随着滤嘴长度的增加,主流烟气中Pb、As、Cd释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接装纸透气度、滤嘴压降和成型纸透气度对Pb、As、Cd的释放量均有一定影响,但成型纸透气度的影响较小,接装纸透气度、滤嘴压降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给低NNK烟叶的选育提供线索,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肥料种类、打顶处理、覆盖方式、采收成熟度和烘烤方式5种农艺措施对‘翠碧1号’烟叶中NNK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鸡粪的烟叶NNK含量较低;合适的打顶方式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烟叶中NNK含量;前期覆膜方式下烟株各部位烟叶NNK含量最低;提高采收成熟度可降低烟碱和NNK;常规烘烤方式烟叶NNK含量较散叶烘烤方式低。  相似文献   
4.
将膨胀烟丝与某品牌正常生产切丝后烟丝,分别按计算好的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混合烟丝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膨胀烟丝与片烟烟丝掺配比例值的近红外模型,其相关系数是0.993 0,并进行了准确性和精密度试验。试验表明,FT-NIR光谱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膨胀烟丝与片烟烟丝掺配比例的快速检测,以监控制丝过程中膨胀烟丝与片烟烟丝的掺配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卷烟激光预打孔接装纸透气度和打孔孔径关系。设置不同打孔排数、孔数的激光预打孔接装纸,分别测试其透气度和孔面积,分析透气度和孔面积的关联性,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激光预打孔接装纸透气度和孔面积高度相关,单位长度孔面积(S,μm2/cm)和透气度(A,cm3/min,150A≤800)的较优回归方程为S=547.3A+37 813.6(r=0.985,P0.000 1),利用所建数学模型计算打孔孔径,与实测值的偏差均小于1%。  相似文献   
6.
[目的]准确测定烟气中铅和镉的含量,提高卷烟的吸食安全性。[方法]考察了采用静电捕集方式,乙醇为洗脱溶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主流烟气粒相中的铅和镉含量的方法。[结果]铅和镉的检出限为0.274和0.032μg/L,回收率为98.2%~101.6%和95.8%~98.7%,RSD≤5%。[结论]试验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等特点,适合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铅和镉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黄惠贞  梁晖  刘秀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98-13600
[目的]测定水基胶中的苯系物。[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溶剂、顶空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进行比较选择,并采用气质联用法/SIM测定水基胶中的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结果]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最佳溶剂,顶空条件为最佳前处理手段,且其最佳平衡温度80℃,最佳平衡时间15 min;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6.96%~105.19%,RSD为1.082%~2.082%,定量限为0.003~0.016 mg/kg。[结论]顶空-气质联用法前处理简单、污染小,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定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烟用香精中As、Pb的不确定度,建立了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和因果关系图,确定了其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结果表明:该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的重复性和测定的样品浓度;As、Pb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4、0.02 mg/kg;取包含因子k=2,在95%的置信水平下,As、Pb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8、0.04 m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小麦/蚕豆间作下作物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氮肥施用的响应。  【方法】  小麦/蚕豆间作田间试验于2019和2020年在云南昆明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云麦52 (Triticum aestivum L.),蚕豆品种为玉溪大粒豆(Vicia faba L.)。种植模式包括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小麦蚕豆间作。每个种植模式均设4个施氮水平,小麦分别为N 0、90、180、270 kg/hm2,蚕豆分别为N 0、45、90、135 kg/hm2。成熟期测定了小麦和蚕豆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结果】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作、间作小麦籽粒的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在4个施氮水平下,2019和2020年间作小麦较单作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0%和22%,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5%和18%,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8%和28%。间作蚕豆相较于单作蚕豆显著降低了籽粒支链、直链和总淀粉含量,且年际间变异较大。2019和2020年间作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较单作小麦分别提高了5%和6%,醇溶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9%和15%;蚕豆间作也较单作提高了两年的蚕豆籽粒球蛋白含量和2019年的醇溶蛋白含量,但对蚕豆籽粒总蛋白及其它蛋白组分含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  小麦蚕豆间作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而对蚕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几乎无影响,因此,间作是一种具有品质优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