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李巧云    黄雅奇    刘艳    王玲    张娟    宋胤    吴林世    李建挥  廖菊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79-84
为了探究中亚热带地区绿化植物滞留空气颗粒物的能力,选取8种绿化树种,利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Ⅱ)和便携式叶面积仪(LI-3000C)测定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PM1的滞留量。结果表明:1)8种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存在较大差异,南天竺、观音草和麦冬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滞留量较大,桂花、香樟、红花檵木和小叶女贞滞留量中等,广玉兰滞留量较小。2)供试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以PM10为主,占TSP组分的34.27%~78.58%;PM2.5次之,占TSP组分的9.8%~35.78%;PM1最小,占TSP组分的0.88%~13.63%。3)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单位面积滞留TSP、PM10、PM2.5量存在显著差异,灌木与草本植物单位叶面积TSP、PM10滞留量平均值均大于乔木,其中草本TSP滞留量的平均值比乔木高出65%,PM10滞留量的平均值比乔木高出73%。4)广玉兰叶片的蜡质结构不利于大粒径颗粒物的滞留。植物叶表面的瘤状或条状突起形成的沟槽沟壑的粗糙表面有利于颗粒物滞留,如麦冬对TSP、PM10滞留量最大,分别为9.62 g·m-2和7.47 g·m-2。  相似文献   
2.
以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旨在为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该石漠化地区植物调查记录共39科68属77种,其中灌木植物有28科40属47种,草本植物14科28属30种,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蔷薇科、壳斗科、菊科和禾本科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在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是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下降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3)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植物相似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相似性分别为21.28%和33.33%,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单独植物分别为8.51%~34.84%和6.67%~26.67%,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不同石漠化样地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6.38%~12.77%和3.33%~6.67%之间。说明3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生活型的植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在长期不加治理的情况下湘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灌木化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4.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5个样点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分析松雅湖湿地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对该区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松雅湖湿地水溶解氧(DO)平均含量为8.93 mg/L,处于富氧状态,平均pH 8.2,基本呈弱碱性;(2)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062 mg/L,TN的变化趋势与氨氮(NH3-N)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各采样点间叶绿素a(Chla)浓度相差较大;(3)5个采样点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各有差异,表现为富营养化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2#水治理B区<3#水治理C区<1#湿地出水口<4#礼乐广场<5#湖区中央香岛,2#样点表现为中营养,其余样点均为富营养;(4)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四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5)TSIM与DO、pH、TN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NH3-N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于2021年7月以长株潭地区典型代表性观花树种杜鹃、樱花以及观叶树种枫香、马尾松、樟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风景游憩林内设置固定样地,监测林内的气温、相对湿度、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研究城市风景游憩林对环境变化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杜鹃林、枫香林和樟树林内气温均表现为在建成区的最高,在近郊区和远郊区较低;在樱花林和樟树林内的相对湿度均随着其所在区域从市中心往城市边缘变化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杜鹃林、樱花林和马尾松林内均以远郊区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在近郊区和建成区的均相对较低;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杜鹃林、枫香林、马尾松林内均表现为在远郊区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比在近郊区和建成区的低,其颗粒物的浓度均呈现为PM10的>PM2.5的>PM1的。气温、相对湿度、负离子浓度以及空气颗粒物浓度在城乡梯度间的差异均显著(P<0.01)。长株潭风景游憩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多源遥感在森林资源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相比传统森林资源监测投入大量人力开展外业调查,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开展的森林资源监测研究中,笔者重点对比5种多源遥感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包括森林病虫害监测、林分树高测定、森林冠层结构测定、树种组成及森林分类、森林生物量测定。认为资源卫星、微波遥感、成像光谱技术及三维遥感中的森林资源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如深度学习智能分类、多源遥感融合技术将成为未来多源遥感森林资源监测新手段,应用差分GPS、三维遥感及高光谱结合数学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不同层级的森林资源估测精度;无人机遥感的自动化、信息化将是无人机遥感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发展趋势;此外,长时间续航能力、搭载多类型传感器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遥感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