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农学   33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苦丁红茶加工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苦丁茶嫩梢进行手工及配套机械加工工艺研究。对设计的5种苦丁红茶的工艺流程得出的苦丁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萎凋-漂杀-冷却脱水-揉捻-渥堆-烘干的茶叶品质较好,其理化检测TR/TF值分别为30.3和25.8,与红茶品质接近;感官审评总体评价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3.
翠片茶,呈扁形,目前是贵州高档绿茶中最有影响的产品之一。其典型代表湄江翠片采摘细嫩,制工精细,色泽嫩绿,平直光滑,匀整油润,板栗香、嫩香显,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型茶机特别是多用机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上翠片茶的加工逐渐形成了人机结合的工艺流程,即杀青和二炒由机械完成,最后采用人工辉锅。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小叶条形苦丁茶的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的方法及关键。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加工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做型(双锅曲毫机)——〉干燥,这一工序试制贵州特色青茶,以黔湄412品种鲜叶为原料,做青工艺采用两次摇青,所得成品茶已达到青茶特有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申东  何萍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39-141,146
详细介绍了湄江翠片茶各种工艺组合,并根据制茶原理,分析了制茶因子对湄江翠片的品质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了湄江翠片比较合理的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类的产品品系;新创高档贵州小叶苦丁红茶、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红茶和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8.
贵州辣椒产业及优势区域布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贵州是我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制品产地和我国南方最大的辣椒集散地,也是重要的出口辣椒干、辣椒制品和加工用鲜椒产地,全省辣椒产业产值75亿元左右,预期2015年产值将增至124.1亿元。  相似文献   
9.
姚雍静  郑文佳  申东 《贵州茶叶》2009,37(3):13-14,17
茶树在春季根灌"鲁虹"牌全营养生态肥180~150倍液,芽梢粗壮、发芽整齐、叶肉肥厚。芽头密度提高达29.56%、一芽一叶百芽重增加达11.11%、鲜叶产量提高达45.83%;有效改善茶叶品质,感官审评香气高长、汤色嫩黄绿明亮、滋味醇正;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8.33个百分点,酚氨比降低12.24个百分点。通过对两个品种抗逆性的系统调查发现,在春茶期间根灌"鲁虹"牌全营养生态肥能增强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饼病和炭疽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与产业发展概况,独山县发展食用菌生产的优势条件,提出了促进食用菌发展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