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取自不同菜籽油加工厂的菜籽原料、各工序半成品、菜籽粕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NSI值以及抗营养成分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单宁的含量测定,研究菜籽制油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料油菜籽产地不同,其主要组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呈现出差异,进口油菜籽的粗脂肪含量高出国产油菜籽(平均高2.91%),粗蛋白含量低于国产油菜籽(平均低4.54%);抗营养成分含量呈现出显著差异,进口油菜籽硫苷含量低于国产油菜籽(平均低15.07%),不同产地的国产油菜籽其硫苷含量也相差6.73%;进口油菜籽的植酸含量低于国产油菜籽,单宁含量高于国产油菜籽。在预榨浸出的制油过程中,样品中硫苷含量随含油量降低而明显提高,成品菜籽粕硫苷含量平均为44.231μmol/g,植酸含量平均为2.23%,单宁含量平均为2.48%;菜籽蛋白受制油过程的高温作用发生很大程度变性,成品菜籽粕的NSI值比较低(平均为12.33%),但采用卧式调质锅相比采用层式蒸炒锅对生坯进行预榨前的处理,所得菜籽粕的NSI值平均高出3.5%,这对提高菜籽粕饲用价值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