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农村自来水厂净水工艺特点和消毒技术现状,就二氧化氯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消毒的使用条件、投加方式、安全控制、设备选型、投加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消毒系统可能出现的二氧化氯泄漏、断料和系统过压等安全隐患,提出了系统安全运行的保证措施。另外对二氧化氯投加量设计及出厂水余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二氧化氯的消毒成本也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二氧化氯发生器不同运行参数对自来水消毒无机副产物影响,结果表明:单级Kesting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的进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消毒后水中ClO3-和游离Cl2的含量及水的pH有影响,对ClO2-的含量影响不大;提高盐酸与NaClO3的进料比、升高反应温度或增加反应时间,可以使消毒后水中的ClO3-含量降低,游离Cl2的含量升高;盐酸与NaClO3的进料比增大会使水的pH降低,在盐酸与NaClO3的进料比不变的情况下,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可使水的pH升高。在二氧化氯发生器进料比为1:1~2:1、反应温度20℃~50℃和反应时间16min~50min条件下,消毒后自来水中微生物数量和无机消毒副产物含量均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以及聚丙烯酰胺(PAM)三种高分子絮凝剂单独以及配合使用处理长江原水时pH值、温度、絮凝剂用量等因素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PFC与PAM配合使用除浊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AC、PFC与PAM投加浓度比为30:1时,除浊效果最好,且浊度去除率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0~40℃)和pH值范围(5.0~8.0)内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深井泵后带压投加ClO2工艺的参数设计和消毒试验研究,探讨了深井直供水正压加药的可行性及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30~0.40MPa的深井泵后管道水中投加ClO2,ClO2投加浓度为0.50mg/L时,通过水流的输送和混合作用可以达到较好分布和消毒效果;加药60min后,各末梢水中ClO2的余量均可达到0.02 mg/L以上,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对于深井直供水,采用ClO2的在线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加药,可以保证ClO2的投加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