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线控转向(Steer—By—Wire,SBW)指通过通讯网络连接各部件的控制系统,它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可以改善车辆操纵性、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综述了线控转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个研究热点及开发方法,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线控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整车二自由度模型.对固定转向灵敏度型和横摆角速度反馈型主动转向控制策略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前者可以保持固定转向灵敏度,降低驾驶员负担,但是不改变系统极点;后者可以增加系统阻尼和带宽,改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汽车电控机械制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目标,然后建立了车辆制动动力学模型,包括整车模型、轮胎模型、电控机械制动系统模型等,分析了典型路面较高车速制动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理想轮胎滑移率跟踪的PID控制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以理想轮胎滑移率跟踪误差均方根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参数。结果表明,较好地跟踪了目标滑移率,提高了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全状态(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根据虚拟前轮侧偏刚度的概念得到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反馈系数,研究了虚拟前轮侧偏刚度系数对极点、频率特性等的影响.仿真表明,根据车速选择合适的虚拟侧偏刚度系数,可改变汽车的转向特性,即低速时,该系数为正,过度转向程度增大.提高转向灵敏性;高速时,该系数为负,不足转向程度增大,提高转向稳定性.因此全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线控转向系统对传统转向系做了根本性的变革: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取消了机械连接,而采用路感电机反馈路感,采用转向电机实现汽车转向.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人机界面一转向盘和操纵杆、转向机构的形式等.可以为线控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线控转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通信要求高容错性、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总线技术是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线控转向采用的三种总线技术-TTCAN、FlexRay和TTP,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应用。  相似文献   
7.
进行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需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首先建立基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训练逼近映射汽车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车速、转向盘转角等得到转向传动比控制算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整车模型与样本数据较好吻合,满足研究需要。转向传动比模糊控制算法考虑了转向轻便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线控转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通信要求高容错性、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总线技术是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线控转向采用的三种总线技术-TTCAN、FlexRay和TTP,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应用.  相似文献   
9.
线控转向系统是转向系的必然趋势.研究了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律对线控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摆角速度反馈可以增大系统阻尼和带宽,加快转向响应,降低超调,降低质心侧偏角稳态值;并且反馈系数增大时阻尼和带宽增大.在对分路面制动等危险工况下可抑制不期望的车辆横摆运动.  相似文献   
10.
线控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的机械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角传动比,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实现理想的转向特性。提出了理想角传动比的概念,并基于Matlab研究了变角传动比时汽车的阶跃响应和频域响应。结果表明,改变角传动比不影响系统极点,只影响转向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