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环保型新湿法加工魔芋精粉技术的特点1)环保。将粉碎鲜魔芋时的淀粉及杂质溶液经过滤布压榨过滤后,没有淀粉及杂质排出,使排出溶液达到环保排放标准。2)经滤布过滤压榨后烘干出的淀粉可随时出售。加工出的淀粉可用于食品、酿酒、饲料等,降低了精粉加工的成本,节约了费用。  相似文献   
2.
一、SNC-Ⅱ型桑枝剪伐机 该机是专为桑园大面积剪伐而研发的高效剪伐机械,主要用于桑树枝条夏伐和冬季修剪、条桑收获.该机还可用于行道树和果树修枝,还可接入喷粉器或其他气动工具,实现一机多用,是取代人力桑剪、减轻伐条作业劳动强度的理想替代设备.它具有如下特点: 1.高效.比常规桑剪提高效率3~5倍,长时间使用更能发挥其优势. 2.轻松.操作简单,结构紧凑轻巧,配备充气轮胎,移动方便.  相似文献   
3.
当前花椒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供需矛盾开始加剧。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提出了将花椒产业转变为以发展木本油料为主的设想,并从花椒籽含油率与产油量、脂肪酸成分、花椒籽油制备技术及花椒籽综合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花椒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椒干燥过程中网带式花椒干燥机内气流强度和均匀性影响花椒干燥后品质,通过实验进行花椒参数测定和模型可靠性验证,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结构优化前后网带式花椒干燥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网带式花椒干燥机气流分布特性提出了增加导流板的优化方案,考察了不同角度导流板气流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导流板角度变化对干燥机气流强度与均匀性有一定影响,最优导流板角度为2.5°,较原始结构在干燥机XY、XZ、YZ面平均速度平均增加6.8%、10.8%、5.2%,不均匀系数平均减小8.7%、8.5%、2.7%。  相似文献   
6.
四川南充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研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次年春季通过四川省丝绸公司组织的全国专家小组鉴定并命名为CD78—1型。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家环保要求,蚕茧干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鼓励使用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然而热风自动循环烘茧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普遍推广,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概述了值得关注的改进动向。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蚕茧收烘界老前辈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CD78-1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烘茧机安装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该机主传动采用了白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硅无级变速装置,自动进、出茧,自动定量装包等机构;热源为外部预热式,初步实现了烘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烘茧时间与普通煤灶相比缩短一半,  相似文献   
9.
新型烘茧设备的研究方向及现行烘茧设备的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国家对烘茧设备类型和污染物排放的环保要求及标准,依据提高蚕茧品质和蚕茧生产规模化发展的需求,指出烘茧设备的研制应向大型化、机械化、一机多用高效率及环保的方向发展,并且烘茧温区分布应符合烘茧工艺温度变化要求。针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推进式烘茧设备、微波烘茧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核桃分级破壳取仁及壳仁分离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国,高营养和经济附加值的核桃精深加工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核桃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核桃分级、破壳取仁和壳仁分离是初加工流程中最为关键的3个环节,而且是核桃精深加工必备的前道工序。然而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及功能简单的核桃初加工装置无法满足食品工业对核桃高品质及批量化要求,严重制约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核桃初加工关键技术及装置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对于核桃分级,以尺寸特征为基础,锥辊式、栅条式、筛网式、视觉成像式是分级装置的4种原理。基于分级原理,分类总结分级装置现状及其应用特点;不同类型装置的多因素性能试验可得到各自优化参数组合。对于重点环节破壳取仁,核桃相应物理特性是破壳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如球度、壳厚、含水率等直接影响核桃壳、仁的机械性能,分类总结表征不同物理特性的参数值范围。基于物理特性,挤压式、碰撞式、气爆式是核桃破壳的3种主要原理,分类总结核心破壳机构特征及其应用,并重点介绍了3种创新型破壳装置与工作原理。多因素性能试验可优化各类型装置主要影响因素的参数组合。对于壳仁分离,风选式是目前相关装置的主要应用原理,核桃混合壳仁形态特征及物理参数是设置风速和风向的主要依据;在风选式壳仁分离机理的基础上,分类总结多种壳仁分离装置及各自多因素性能试验下的优化参数组合。该研究通过对核桃初加工3个关键环节各自对应的核桃物理特性、工作机理、装置及其性能优化试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和综述,期望加深对核桃初加工过程的理解,为提升核桃加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