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2023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针对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总结现阶段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为构建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提供基础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经热解炭化后,可产出生物炭、燃气及焦油等经济产物,为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在已有连续式热解炭化设备基础上,提出以四线螺旋输料系统为主,密封进料、冷却出炭为辅的物料传输系统,提高设备输送平稳性及物料滞留时间控制的精准性,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厌氧共消化的目的是从有机质中最大程度地回收资源,相比较于单消化法,共消化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高含油脂(FOG)底物因在共消化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生物甲烷产量而备受关注。但是油脂在厌氧消化中存在的各种抑制因素限制了甲烷产量及设备运行,所以解决这些抑制因素至关重要。论述了长链脂肪酸对厌氧共消化的抑制作用,探讨了在添加FOG后厌氧消化反应器稳定性的变化,分析了在FOG参与厌氧共消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对厌氧共消化系统进行监测、预警、调控的几种厌氧消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连续热解炭气油联产中试系统开发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目前多数生物质炭化设备生产连续性差、能耗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焦油水洗二次污染等问题,结合生物质炭化技术最新进展和农林剩余物原料特征,提出了生物质连续热解炭气油联产工艺方案,引入连续分段热解、多级组合除尘脱焦和燃油/燃气回用加热工艺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了多线螺旋抄板物料均匀有序输送、多腔旋流梯级高效换热、保温沉降密封出炭、系统压力与气体组分耦合预警等技术,开发了生物质连续热解中试生产系统.运行检测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温度控制精度为±16℃,反应室压力控制精度为±-25 Pa,以花生壳为原料,原料处理量为28.2 kg/h,生物炭得率为31.3%,热解气产率29.6%,液体产物产率19.8%,热解气低位热值为16.3 MJ/m3,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系统设计目标与要求.该中试系统的开发为设备放大及示范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基础上,针对其热解炭化段热能利用率低、温度转换不平稳等问题,根据生物质热解机理,设定理想炭化温度,分析管式换热器和折流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提出了多腔旋流梯级换热系统,并利用数值模拟确定螺旋角为35°,螺距长为1.2 m,此时干燥段温度为213℃,与目标值200℃偏差最小,符合工艺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各温区温度变化在15℃以内,设备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