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建立支持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细胞模型,本试验使用犊牛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波形蛋白和ZO-1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I3K、Akt)、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ZO-1、Connexin-3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充分扩展,逐渐趋于成熟状态;波形蛋白和ZO-1在未成熟与成熟的支持细胞都呈阳性;支持细胞成熟分化后,PI3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ZO-1和Connexin-3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传代培养能够促进支持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2.
李琦  秦雪  冯瑞  赵骞  郑鹏 《中国兽医学报》2022,(9):1915-1922
为研究孕酮对奶牛早期胚胎附植的影响,本试验使用不同质量浓度孕酮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Cyto-c、Bax、Bcl-2、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和容受性相关基因(TLR-4、NF-κB、IL-6、VEGF、LIF和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0,25,50,100μg/L孕酮对细胞活力未见影响;10,100μg/L孕酮对细胞凋亡未见影响,对细胞p53、Cyto-c、Bax、Bcl-2、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未见影响,但显著下调了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了LIF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孕酮不影响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但能提高子宫容受性,降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阳畦袋栽黑木耳工艺流程为:袋料的种类选择→阳畦的制作→菌种制备(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菌丝萌发)→适温壮菌→变温增光→耳芽形成→出耳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干制等工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瑞 《北京农业》2012,(12):144
从中国水产养殖的现状出发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智  冯瑞萍  陈玉华  梁旭  孙银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2-8654,8725
[目的]研究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宁夏中南部9个气象站3~9月逐月降水、气温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蒸散经验公式、Mann-Kendall、Lepage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与南部丘陵区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量差异明显,呈南多北少特征,2个区域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各年代的变化各不相同,中部干旱区70年代以后、南部丘陵区90年代以后可利用降水量持续偏少,且中部干旱区可利用降水量变率大;2个区域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均主要出现在7、8、9月,占生长期总量的76%以上,而3、4、5月低于生长期总量的14%。中部干旱区和南部丘陵区均未出现突变现象;中部干旱区主要存在5~7年的周期,其次是2~3年的周期;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2~3年的周期,其次是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蒙古国和我国西北部地区为负距平区,少雨年则为正距平区。[结论]该研究为宁夏中南部空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面临的各项转型挑战,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全国倡导“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中,如何应对转型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并针对图书馆员在工作岗位上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豆科与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对磷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根系分泌物的活化作用,由根际沉淀引起的土壤碳含量与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间作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不分隔3种方式,在0、21.83、43.67、65.50和87.34 P mg kg-1(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磷肥施用水平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根际土壤有机碳(ROC)、酸性磷酸酶活性(ACP)、碱性磷酸酶活性(ALP)、速效磷和Hedley磷组分的影响。【结果】相比完全分隔,根系不分隔可提高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MBC含量,显著降低玉米根际土壤DOC含量,低磷水平(P0、P1)时显著提高大豆DOC含量,显著提高玉米(仅在低磷时)和大豆根际土壤ACP活性,低磷时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ALP活性。除玉米活性磷组分外,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土壤速效磷、磷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根系不分隔较完全分隔可通过降低大豆根际活性无机磷(Pi)(P0除外)和中活性Pi从而提高玉米根...  相似文献   
8.
探究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下的小麦最适氮肥施用量,建立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间作体系氮肥管理策略。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N 0、90、180、270 kg/hm2 4个小麦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氮肥利用效率、兼顾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小麦最适施氮量和推荐阈值,探讨了间作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土壤因子效应。结果表明,在4个施氮水平下,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2.12%,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平均增加3.68%,土地当量比平均为1.13,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增加18.44%,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增加9.64%,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21.1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最高产量施氮量较单作平均减少3.28%,增产18.76%。以小麦相对产量的85%~90%作为氮肥施用量的推荐范围,小麦单作氮肥推荐阈值为101~128 kg/hm2,间作小麦氮肥推荐阈值为90~117 kg/hm2,小麦间作较单作施氮量减少9.40%~12.22%,小麦产量增加18.20%。综合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我国严格按照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切入点,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建设提供更多的资助。本文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条件,对新常态之下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进行相应的研究,以期为该工作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控制的肥液自动混合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提高混肥精度,该文在基于脉宽调制的文丘里变量施肥装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利用电导电极设计了一个电导率测量仪用以实时反馈肥液浓度,使之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的自动混肥装置。该装置采用粗细2级调节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检测的入口水压调用对应的函数关系,自动调节电磁阀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的占空比进行混肥;然后以电导率测量仪实时反馈混肥浓度,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进一步细调PWM的占空比,使混肥浓度尽量逼近目标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电导率测量仪的有效测量范围为0~12.64 mS/cm,它所测量的电导率与肥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R2为0.997。对混肥装置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混肥时的最大浓度误差为0.04%,控制装置达到稳态的响应时间为7.8~10.4 s,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