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对稚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稚参期仿刺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分离自仿刺参肠道的潜在益生菌在稚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将3株潜在益生菌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SC-1)、Bacillus sp.(GSC-2)和Enterococcus sp.(GSC-3)。分别以103、105或107 CFU/mL的GSC-1、GSC-2、GSC-3或灿烂弧菌浸浴稚参以检验潜在益生菌对稚参期仿刺参的安全性,7 d后各潜在益生菌浸浴组的稚参成活率均高于同浓度的灿烂弧菌处理组;GSC-1和GSC-3在实验浓度下对稚参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可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而107 CFU/mL GSC-2浸浴组稚参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GSC-2不适合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将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以109 CFU/g的比例与鼠尾藻粉混合后饲养稚参20 d,潜在益生菌处理组的稚参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变色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1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变色率显著提高(P<0.05),GSC-3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有效增加了稚参的总菌数(P<0.05),GSC-1还有效降低了稚参的弧菌数(P<0.05);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可显著提高稚参体组织中的酚氧化酶和溶菌酶活力(P<0.05),GSC-1亦显著提高了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GSC-1和GSC-3处理组稚参的抗灿烂弧菌感染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3显著降低了灿烂弧菌攻毒后稚参的死亡率(P<0.05)。综上所述,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对稚参期刺参安全无毒,能够促进稚参的健康生长并提高其抗病能力,因而GSC-1和GSC-3均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稚参养殖中。  相似文献   
2.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鲍对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并就鲍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进行了介绍, 对鲍的养殖及饲料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50 mg/kg的维生素E,每一维生素E水平下分别添加0、100、300和600 mg/kg的硒酵母,共制成8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3.52±0.08)g的刺参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  相似文献   
5.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而稚鱼和幼鱼除了在18:00左右出现1个显著的摄食高峰外,在10:00左右还有1个相对小的摄食高峰。仔、稚、幼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大黄鱼鱼苗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和饱食率,随着生长而迅速升高。仔、稚、幼鱼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日龄仔鱼生长较快,5~9日龄生长减慢,21~30日龄生长加快,31~40日龄生长减慢。这与鱼苗的食物转换和饵料生物的营养变化有关:5~9日龄生长减慢是由于鱼苗由混合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所致;31~40日龄生长减慢是因为冷藏桡足类的营养价值较低。鱼体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2552e0.0472x,R2=0.9710;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3205e0.0374x,R2=0.9777;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拖拉机启动前的检查、正确启动拖拉机、严禁拖拉机超速、超载行驶及注意拖拉机工作中的机械温度等方面的内容,对指导广大驾驶员正确操作农机作业,增加经济收入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皱纹盘鲍外套膜耐维生素E缺乏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隆维生素E缺乏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外套膜差异性表达的基因,本研究配制了维生素E缺乏水平(3.5 mg/kg)和正常添加水平(52.8 mg/kg)的人工饲料,喂养皱纹盘鲍幼鲍,初始体质量为(0.71±0.00)g,初始壳长为(15.49±0.04)mm,240 d后,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维生素E缺乏组与正常组外套膜组织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经检验,差异表达的基因均被富集了25-28倍,证明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具有很强的消减效率。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摇菌液进行PCR鉴定,95%的克隆中均有100-900 bp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维生素E缺乏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选取含插入片段大小不同的48个克隆测序,其中有16个新基因,10个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基因,5个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2个过氧化氢酶基因,3个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4个酪氨酸激酶基因,1个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蛋白基因,3个纤维素酶基因,1个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3个贝壳生物矿化相关蛋白的基因。总的来说,利用抑制消减杂交的方法构建差异表达cDNA文库,可以比较好地反映维生素E对皱纹盘鲍影响的基因信息,为研究其他营养素对皱纹盘鲍基因表达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鲍鱼是一种大型海洋藻食性贝类,属于腹足纲。它的足部肌肉发达,细嫩可口,营养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列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年来,随着鲍鱼天然产量的减少,鲍鱼的人工养殖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在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  相似文献   
9.
鲍鱼是一种大型海洋藻食性贝类,属腹足纲。在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4%~98.9%)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鲈的增重率显著升高(150.3%~256.9%)(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56.9%),然而,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有下降的趋势。鲈的氮累积率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3.18%~26.36%)(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6.36%),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氮累积率有下降的趋势。饲料苏氨酸含量对鲈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氮累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77%和1.88%,占饲料蛋白质的4.21%和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