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秦岭脱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林(包括0-60cm土层)营养元素总贮量达29.2500-390.1739t.hm^-2,其大小为锐齿栎林>华山松>油松林,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93.10%-99.39%,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0.57%-3.00%和0.10%-1.99%;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483t.hm^-2,129.384m^3.hm^-2和1226.9kg.hm^-2,锐齿栎林>油松林>华山松林。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1.553t.hm^-2和53.1kg.hm^-2,锐齿栎林最大,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7.475t.hm^-2和502.5kg.hm^-2,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33.4、147.2和264.3,195.6、66.9和84.1,138.8、80.4和180.2kg.hm^-2和0.585、0454和0.31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特别是Ca和Mg,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平衡,引起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林地生产潜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森林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人工林的森林昆虫调查表明,试区森林昆虫有111科440属625种(亚种)。鳞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48%和29.44%。其次为同翅目、异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其他目种类较少。古北区和古北-东洋区共有种为其区系主要组分。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成分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特点,昆虫区系组成、种类与数量也受试区植被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8种落叶栎类种子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河南和陕西不同产地的栓皮栎、麻栎、锐齿栎、房山栎、辽东栎、蒙古栎、夏栎、沼生栎等8种落叶栎类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每粒种子的重量、种长、直径、包被长、碗疤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指标,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种子形态差异以及种内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种落叶栎类种子百粒重、长度、直径、体积、包被长和碗疤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66.18±80.23)g、(20.70±1.51)mm、(14.65±2.07)mm、(2.82±0.91)cm3、(8.90±2.27)mm和(9.93±2.02)mm,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不同个体栎类种子形态指标差异明显,指标间相关性较强;因子分析提出了落叶栎类种子3个公因子分别为:与直径相关的指标、与包被长相关的指标以及与种长相关的指标。为植物数量分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麻栎种子萌发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属(Quercus)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大陆,是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周浙昆,1992)。在过去的30多年,亚洲、东北美洲、欧洲及地中海沿岸等均出现栎林的衰退现象(Giertychetal.,2010;Bonneretal.,1987),自然更新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导致更新成功率低,种子的自然更新远远抵不上栎林的减少量(Houetal.,2010)。因此,栎类容器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容器育苗要求种子快速整齐地萌发和生长,因为如果萌发延续时间较长,最先长出的叶片会遮住临近的幼苗,并阻挡水分的运输(Giertychetal.,2011)。  相似文献   
5.
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秦岭火地塘松栎混交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松栎混交林皆伐后大多数天然更新良好,14~15年的更新幼树数量可达4700~10000株/ha,其中主要乔木树种为3000~4000株/ha,平均树高为2.5~4.0m;皆伐后天然更新状况与保留母树状况、地形、下木生长状况有密切关系;采伐迹地适当保留母树,保护伐前更新幼树。抚育伐后更新林分,可以缩短森林培育周期。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以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理论、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桑树种最多的国家,现收集保存有15个种3个变种,而且培育出数百个优良品种。文中描述了28个常见的桑树种、变种或品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长状态,重点阐述了常见栽培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在养蚕、食用、染料、药用、园林、环保等多种用途或价值;同时,从良种选育、苗木繁育、栽植建园、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沙棘干物质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LI-6400光合仪在黄土高原中部系统测定了人工沙棘林的各种光合生理指标,主要结果为:叶光强响应曲线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3.677μmol·CO2·m^-2·S^-1、0.0517mol·mol^-1、7.367μmol·CO2·m^-2·S^-1、71.15μmol·m^-2·s^-1和213.7μmol·m^-2·S^-1。CO2浓度响应曲线参数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及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150.00μmol·mol^-1、506.834μmol·mol^-1、-1.100μmol·CO2·m^-2·s^-1、0.0063mol·mol^-1和3.01μmol·CO2·m^-2·s^-1。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左偏单峰曲线,峰值在10:00~12:00时。沙棘的ETR变化与光合速率同步,最大荧光产量F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17min左右趋于稳定;qP和qN变化不明显;当光适应的叶片转入黑暗下之后,NPQ开始下降,25min左右达到稳定。沙棘荧光强度响应曲线变化与其普通光强响应曲线类似,参数暗呼吸速率、光的补偿点、光的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值分别为-0.511μmol·CO2·m^-2·s^-1、14.72μmol·m^-2·s^-1、259.6μmol·m^-2·s^-1、8.494μmol·CO2·m^-2·s^-1和0.0347mol·mol^-1。沙棘叶片荧光CO2响应曲线与普通光源CO2响应曲线变化规律相似,荧光CO2响应曲线参数暗呼吸速率、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以及羧化效率分别为-0.0914μmol·CO2·m^-2·s^-1、87.12μmol·mol^-1、745.212μmol·mol^-1、17.90μmol·CO2·m^-2·s^-1和0.0077mol·mol^-1。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吴起县1998年确立了封山退耕的战略,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实施退耕还林后,吴起现有种子植物56科160属23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53科157属232种。中国特有属2个,包含中国特有种2个。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包括了种子植物科的8个分布类型和2个变型,以及种子植物属的14个分布类型和11个变型。温带成分构成了本区系的主体,本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同时本区系又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人工林根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黄土高原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半干旱森林草原区和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持续干旱期末人工林根区土壤干旱状况、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通过引入土壤贮水亏缺度这一新的指标,对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根区O~320 cm土层贮水亏缺量达384.06~466.68 mm,相当于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3.95~77.70.其中以0~40 cm主要根系分布层亏缺量最大.人工林根区土壤贮水亏缺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为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