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6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多年来,小麦一直是遗传工程的目标。一开始是通过原生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培育细胞悬浮系和原生质体培养系来进行小麦的遗传操作。尽管从胚性细胞培养物分离出的小麦原生质体可以再生植株,但该方法在转化方面的成效还有待证实。随着基因运输生物编目(biolistics)方法的发展,大家着重应用可产生器官的再生组织作为外源基因受体。通过采用最适的轰击条件和改良的方法使未成熟合子胚的盾片组织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小麦的转化已在世界上几个先进的实验室中完成。该项突破开创了通过分子途径进行小麦改良的新纪元。当前的任务在于采用该项新技术培育具有改良品质、抗病和其它有益性状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多研究表明:(1)温度和光周期是制约小麦抽穗和成熟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们通过Vrn基因和Ppd基因起作用,影响着穗分化的进程;(2)春化是冬性小麦品种抽穗结实的必经阶段,低温和短日照都可使春化完成,小麦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和生殖器官内激素的种类和水平有差异,茎尖玉米霉稀酮含量达到高峰标志着春化完成;(3)小麦早熟性遗传为部分显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抽穗期的主基因;(4)小麦早熟性决定于各个生育阶段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角膜异物是眼科较常见的眼外伤,以煤屑、铁屑和植物性异物为多见,常导致角膜上皮缺损,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伤口不能及时修复,病程迁延,可引起角膜基质糜烂、溃疡。金因舒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衍生物。rh—EGF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缩短受损角膜的愈合时间。为了研究金因舒能否加速眼角膜的愈合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采用不同诱变技术选育出200多个稳定株系,经筛选、鉴定、综合评议选育出40多个优良新品系。辐射与杂交相结合选育的稳定株系占总株系的45.6%;辐照干种子的选育效果恒定,稳定株系及优良新品系所占比率均达11%以上;辐照干种子、花粉以及辐射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相结合,三代即可选育出一定数量的稳定株系。从稳定株系优异性状的选择看出;辐照干种子、辐射与杂交相结合以及辐照花粉、合子等对于提早抽穗、改良熟性作用较大;幼胚离体培养与辐照诱变相结合利于选择大穗、大粒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刘树玉  孙福英 《南方农机》2019,(5):43-43,52
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扫描,可以获得需要的点云数据。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把三坐标测量、扫描技术与点云处理软件相结合,完成逆向建模。  相似文献   
6.
辐照小麦花粉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Gy、10Gy、20Gy和30Gy60CoΥ射线辐照4个小麦品种(品系)的成熟花粉,研究其杂交当代籽粒的发育,M1的生理损伤及M2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0Gy辐照小麦成熟花粉的诱变效果好;在M1中,10Gy处理的出苗率为17.1% ̄70.2%,成株率一船达40%左右;在M2中,突变性状有株高、穗长、熟期、颖壳颜色、芒性和育性等。用10Gy辐照54368小麦的花粉后自交,早熟突变高达58.7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抽穗期和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显性程度均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的Wr/Vr回归关系不显著,株高和穗长的遗传中,存在着上位性效应。本试验所选的4个矮秆早熟突变体作亲本,有利于提早后代的抽穗期,但不利于培育矮秆和大穗大粒品种。  相似文献   
8.
近地空间处理小麦干种子对 M_1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940703"卫星搭载进行近地空间处理小麦千种子,可使 M_2幼苗叶片数减少,苗高降低,田间的出苗率和成株率有所下降,而对根部的生长表现出刺激作用;与300Gy~(60)Coγ射线处理相比,其 M_1损伤效应显著降低,采用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也得到充分证实。但近地空间处理在 M_1便有较多的机率产生符合育种目标的一些有益的性状变异,如矮秆、长穗等,频率可达2.22%~11.11%。  相似文献   
9.
对突变品种鲁麦20早熟,矮秆,红壳等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1)其早熟性是由203对显性优势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早熟×晚熟组合的早熟性狭义遗传力较高,为45.70%-71.11%:(2)株高及穗部农艺性状中以株高狭义遗传力最大,平均78.12%,且其矮秆性状是3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的抗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基因,已从野生四倍体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转移到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使该基因供体与普通小麦杂交,然后使五倍体的后代自交.从F_3代选出具有接近稳定的六倍染色体组的植株,并将它们与第2个小麦品种顶交(topcross)和回交以改良其表现型.早代回交系的单体分析表明转移的基因定位于4A染色体上,该基因已被定名为Pm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