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2001年2月10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镇福兴村村民孟某无证驾驶中巴车(车辆未年检),从该县黄山头镇福兴村出发,沿黄安公路驶往安乡县城,当行至理兴当路段北侧,孟某因驾驶技术生疏,采取措放不当,将路边正常行走的72岁高龄的刘某撞倒,造成该老人胸部、腹部、盆腔多处创伤,因失血过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201个红豆杉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筛选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应用MaxEnt最大熵模型,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划定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杉在四川省的最适生区域面积为11 508.75km~2,占全省面积的2.37%;适生区域面积为13 340.49 km~2,占全省面积的2.75%;较适生区域面积为12 099.53 km~2,占全省面积的2.49%;不适生区域面积为448 368.74 km~2,占全省面积的92.39%;最适生、适生及较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茶坪山、龙门山、大巴山、华蓥山、大娄山、大相岭及邛崃山等盆周山地边缘。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中,海拔、年均温、7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均温、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最低温、坡度、3月光照强度、7月均温、最干季均温及11月均温是对红豆杉分布有主要影响的12个环境变量。红豆杉最适生环境为气候较为温暖,年均温7.5~15℃,昼夜温差月均值为7~10℃,海拔1 000~2 400 m,降水量充沛,7月降水量50~160 mm,降水量变异系数为50~75,光照充足,3月光照强度为11 000~12 200 KJ/m~2·d的亚热带地区且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沟或山林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分密度下柳杉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安  彭培好  王莉  杨宗莉 《林业科技》2013,38(1):31-34,39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四川省彭州市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人工林密度为650~700株/hm2和800~850株/hm2的柳杉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对柳彩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柳杉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9.38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总生物量的64.6%;林分总生物量随着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大,胸径大小对林分总生物量的贡献更为显著,其复相关系数为0.976 5;林分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变化的趋势与生物量的变化保持一致,高密度下林分的碳储量达59.69t/hm2;通过材积源生物量法模拟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能较好反应单株立木生物量的大小,其复相关系数值为0.9685;在未来14年内,不同密度下林分总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低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48%,远远大于高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牡丹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四川牡丹生境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牡丹分布区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将四川牡丹生境群落24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CCA样方和物种排序结果显示,四川牡丹生境群落分布格局是由坡度、海拔、土壤自然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综合决定的。而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类型在很大程度上由群落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决定,揭示了四川牡丹群丛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随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2001年3月17日上午,湖南省安乡县交警大队的1辆三菱警车由北向南沿县城一环绕城区南圆盘行驶,前方3米处,1辆农用运输车也正由北向南同向行驶,由于农用运输车为了避让前方行人不得不减速行驶,紧跟其后的三菱警车在没有保持两车之间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欲超农用运输车时撞上了其尾部,警车玻璃灯罩被撞坏。这时马上引来了一群围观的群众,“这不是交警队的车吗,交警肯定维护  相似文献   
8.
在对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径级代替年龄方法和分段匀滑技术,分析其年龄结构特征,编制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波动性,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丰富,考虑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V'_(pi)=2.50%,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珙桐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时间序列预测显示珙桐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潜能。  相似文献   
9.
四川牡丹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作为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揭示四川牡丹种实性状特征,采用了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的种实性状差异,以及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成熟率、种子质量、种皮厚度和果实长宽比在样地间差异显著,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四川牡丹种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21.27%),其中种子成熟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大(41.95%),种皮厚度(23.71%)、种子质量(17.11%)和果实长宽比(14.6%)次之,生活力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99%);种实性状主要受海拔、土壤速效钾和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下降,生活力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强,种皮厚度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果实长宽比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种子质量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种实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和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变异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生活力变异随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种子质量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种皮厚度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果实长宽比变异随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