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明确小热激蛋白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应对温度胁迫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克隆沙葱萤叶甲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0GdHsp20.6)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应用在线软件对GdHsp20.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原核表达技术诱导表达及纯化其编码蛋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不同温度胁迫下GdHsp20.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dHsp20.6基因ORF序列长度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0.6 kD,无跨膜区和信号肽。GdHsp20.6氨基酸序列有高度保守的α-结构域。GdHsp20.6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鞘翅目昆虫的Hsp20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Hsp20.99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63%。GdHsp20.6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后GdHsp20.6蛋白成功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大小一致,并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GdHsp20.6。低温(-10~5℃)和高温(35~40℃)处理1 h以及处理后25℃恢复30 min均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并且0℃处理30~120 min也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表明GdHsp20.6基因在沙葱萤叶甲应对低温和高温胁迫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与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2条Hsp70基因GdHsp70-2(GenBank登录号:MZ853083)和GdHsp70-3(Genbank登录号:OK585088),基因全长分别为2 410 bp和2 242 bp,各自编码657和646个氨基酸,均含有3个保守的HSP70家族特征序列,预测蛋白三维结构均由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底物结合功能域所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HSP70-2,GdHSP70-3分别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MaltHSC70-1、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DvirHSP70-2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组DNA克隆获得GdHsp70-2的两段内含子序列,GdHsp70-3则不含有内含子;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dHsp...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春尺蠖在鳞翅目昆虫中的分类地位与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NCBI提供的春尺蠖线粒体基因组鉴定到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并自主设计全长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DNA测序技术克隆得到春尺蠖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基本理化性质、明确系统进化关系,以及预测了其三维结构;通过同源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春尺蠖在昆虫纲中的分类地位及与近源种的亲缘关系,本文为后期防治害虫春尺蠖奠定了分子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蝗害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是内蒙古的生态主体,对维护全国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草原蝗害在内蒙古连年发生,对草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本研究对2006-2015年内蒙古草原蝗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蝗虫整体为害2010-2015年已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目前以点片状中、低密度分散发生为主;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蝗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印楝素(azadirachtin)、苦参碱(matrine)、烟碱·苦参碱(nicotine·matrine)、牧鸡牧鸭、自然天敌防控及生态治理效果明显,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优化,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10年间累积应用面积733.3万hm~2,生物防治面积明显增大,生物防治比例显著提高,减灾收益9.9亿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草原蝗虫绿色防控应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预警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强化生物防治,切实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点和问题,以实现草原蝗虫的绿色可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5.
草炭复配基质特性及对黄瓜、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厂化育苗中,科学的基质配比是降低成本,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本试验以德国进口草炭、珍珠岩为基础,加入不同比例的国产草炭与菌剂,科学复配成6种营养型蔬菜穴盘育苗基质。在现代化育苗温室条件下研究其理化特性及其对黄瓜、番茄、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不同种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后6,种基质的容重与孔隙度均在理想基质范围内;S2(进口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7∶3∶10)与S5(进口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菌剂=7∶3∶10∶10)的pH值、EC值、可溶性盐总量、养分含量适中并具有较强的脱氢能力与较多的放线菌数量;S2具有较强的氮素转化能力。S5对黄瓜苗和辣椒苗效果最好,S2对番茄幼苗效果最好,均超过了S0(进口草炭∶珍珠岩=10∶10)。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表皮蛋白基因GdAbd在其应对温度胁迫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表皮蛋白基因GdAbd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比较GdAbd经不同温度处理1 h及25℃恢复30 min后在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GdAbd基因全长708 bp(GenBank登录号:MG874710),开放阅读框为477 bp,编码158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16.98 kD,等电点为4.26;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表皮蛋白RR保守结构域,属于RR-2亚族;具有1个跨膜结构和1个信号肽。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Abd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gAbd-4的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63%。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25℃对照相比,GdAbd基因表达水平在-10~5℃低温胁迫时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在35℃高温胁迫时发生显著上调;-10、-5和0℃低温胁迫后25℃恢复30 min可诱导GdAbd显著上调表达,但5℃低温和35℃高温胁迫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低温胁迫不能显著影响GdAbd表达,但胁迫后回温可诱导其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利用LdMNPV对亚洲型舞毒蛾幼虫进行生物防治,本文采用食料给毒法测定了不同地理品系LdMNPV对取食青杨的亚洲型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与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LdMNPV-D、LdMNPV-H、LdMN-PV-J 3个地理品系的LC50分别为333、9、1076 OBs/μL,LT50分别为10.5d1、3.5d、8.9d;亚致死剂量的LdMNPV 3个地理品系对亚洲型舞毒蛾雌雄虫的发育历期、雌雄性比及蛹重均有一定影响,主要的表现为:亚致死剂量的LdMNPV-H和LdMNPV-J品系均延长了亚洲型舞毒蛾发育历期,且与对照相比总虫期达到显著水平;LdMNPV-D品系虽然也延长了亚洲型舞毒蛾的发育历期但总虫期未达到显著水平。亚致死剂量的LdMNPV 3个地理品系降低了亚洲型舞毒蛾的雌雄性比。LdMNPV-D品系对雌雄虫蛹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LdMNPV-J品系对雌虫蛹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LdMNPV-H品系对雌雄虫的蛹重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控制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摘心位置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封顶情况下,随着定植密度的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定植密度相同,封顶越早,叶绿素含量越高,净光合速率增加的越快。低封顶、高密度栽培对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栽培密度增加,留果盘数相应减少可增加温室番茄产量。低封顶有利于温室番茄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不同温度处理下的黄瓜灰霉病病原菌和霜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进行了统计,观察并记录了不同温度下两种病害的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两种病害的孢子萌发率及病情指数均与温度负相关,高温处理后病原菌难以萌发,病情扩散被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热激蛋白HSP10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利用q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1条新的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命名为GdHsp10a,GenBank登录号为MG460308,cDNA序列全长为526 bp,开放阅读框为333 bp,编码蛋白含11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97 kD,等电点为9.74;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dHSP10a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HSP10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3.15%。qPCR结果表明,GdHsp10a在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预蛹期及蛹期;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表达量差异显著,25 d时表达量最高,其次为100、10和7 d时的表达量;温度对GdHsp10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30℃下表达量最高,35℃下表达量次之,15、20、25及40℃下表达量最低且无显著差异。表明GdHsp10a可能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成虫越夏中起着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