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实现猪粪沼液资源化的大规模应用,该研究以小球藻(Chlorella E2E)为试验藻种,开展了中试规模的“室内纯培养+室外纯培养+室外沼液培养”耦合模式多级放大沼液培养微藻试验:考察了各级培养试验中Chlorella E2E的生长状况、沼液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及微生物多样性,最大培养体积达12.31 m3,系统运行时长达274 d。结果表明,Chlorella E2E经过多批次纯培养驯化,在二级柱式反应器内能快速达到最适生长状态,培养至第70天平均生物量可达227.72 mg/L;Chlorella E2E在室外纯培养平板反应器内的产量明显高于室内柱式反应器,培养至第14天生物量可达266.48mg/L。在采用沼液培养时,户外跑道池中生物量最高达250.02 mg/L,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分别高达40.05%、95.06%、97.52%;跑道池内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更易形...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蛋白质来源,缓解中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现状,该研究通过供光策略调控强化了沼泽红假单胞菌(R. palustris)从废水中回收菌体资源及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 SCP)的效果,并解析了不同供光策略下物质合成与污染物降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白炽灯、120 μmol/(m2·s)的光强及18 h光/6 h暗(L/D)的光周期条件下菌体的生物量及日产量可达(1 140.56±19.72) mg/L及(0.32±0.02) g/(L·d),相较于24 L/0 D、 3 L/21 D及9 L/15 D组分别提高了17.06%~93.21%、54.43%~299.93%(P<0.05);在白炽灯、120 μmol/(m2·s) 的光强及3 h光/21 h暗的光周期条件下,菌体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为67.47%,相较于其他所有试验组提高了21.96%~44.54%(P<0.05)。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和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4+-N)去除率在白炽灯、120 μmol/(m2·s) 的光强及18 h光/6 h暗的光周期条件下可达72.03%~78.40%。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强、光质分别与蛋白质含量及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周期与蛋白质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光周期是R. palustris从废水体系中提升SCP产量的有效调控方法。该研究为提高废水体系中光合细菌合成SCP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为降低鸡粪沼液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寻求资源的再生利用,以鸡粪沼液膜过滤出水作为小球藻培养基,研究了二氧化碳(CO2)体积浓度(0.03%~10%)及氮磷比(N/P=10~260)对小球藻生物量与色素累积,以及对氨氮、磷酸盐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CO2体积浓度为7.5%、N/P=80的条件下,小球藻干重最高可达3.38 g·L-1,叶绿素(Chlorophyl, Chl a+b)浓度为30.78 mg·L-1,氨氮去除率为68.6%。CO2浓度对小球藻累积生物量的影响更大,培养20 d后,额外补偿CO2的各处理组中磷酸盐去除率均>98%。研究为鸡粪沼液膜过滤出水培养微藻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在提高谷类作物、果蔬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改善其品质,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本文就光合细菌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近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并为今后如何进一步研究光合细菌应用于种植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