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18篇
  2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保国  卢顺光 《沙棘》1996,9(3):24-27
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是广泛生长在我国北部的一种古老的植物,已有8000万年的历史。但它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并为社会所关注却是近代的事。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通过种植沙棘对荒地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我们开辟了新的种植业基地,也为人类增加了新的营养源,通过沙棘的环境效应,又为扩大多种植物的栽培范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沙棘科研培训中心、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同举办的小流域微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应用培训班,于1995年10月4日~15日在北京举办.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吉林、四川、湖北、江西、广东、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的32名农、林、水行业及大专院校的技术人员.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员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有关数据管理、图形处理、规划评价与决策,完成并输出各类系列的专题图件、报告,促进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学习班上,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微机空间信息系统的构成、环境及其功能;图形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微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 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邀请,芬兰土尔库大学沙棘专家、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委员Hekki Kallio教授一行2人,于1998年4月22~23日访问了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协调委员会主席杨春锦先生、中心主任邰源临先生、秘书长卢顺光先生和德籍专家Ralf Kwaschik博士会见了来宾。 双方首先通报了1997年8月芬兰会议以来的沙棘研究与开发进展,并就今后ICRTS工作提出建议。特别是针对即将于今年8月在俄罗斯召开的第3次国际协调委员会的议程,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争取和开展国际沙棘合作是推动全球沙棘开发事业的关键。同时,中心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运转也需要一定的固定经费,争取各成员国缴纳会费,或争取其他国际机构援助是解决日常经费的一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为例,通过对1959年和1978年的航摄相片的解译,得出两个年代间的苍头河地貌特征和两岸滩地上沙棘林的变化,系统地评价了沙棘护岸工程在流路归整、截弯取直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苍头河两个年代的20个典型河段进行河型判别。结果表明,护岸工程形成以后,苍头河河型由散乱型——曲流型——顺直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会议信息     
定于1994年9月,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沙棘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举办“全国沙棘学术交流会”,以交流近年来沙棘开发利用科研、生产最新成果,互通沙棘开发经验和信心,加强各地沙棘科研、生产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会议期间还将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会议内容涉及: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育苗造林、栽培抚育、水土保持、生理生化、加工利用、情报信息、企业管理等。希望各地有关单位及个人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7.
沙棘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沙棘是一种有着丰富种质资源的植物.它天然分布在欧亚大陆不同地理、气候类型区,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科学调查、分析和保护各国的沙棘种质资源.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沙棘各种、亚种或类型的遗传优势.培育出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本文对世界沙棘资源分布特征、主要国家对沙棘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忻.对今后的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 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量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  相似文献   
9.
智利1994年引种了德国3个品种、俄罗斯6个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地区,并对其生长情况、 果实产量、产生的根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德国沙棘比俄罗斯沙棘生长良好,果实产量高。 试验证明德国沙棘在南纬53°的地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坝口子育种基地和东胜九城宫育种基地的2个杂交子代群体和亲本群体以及当地对照等共计8个群体的沙棘叶中的β-胡萝卜素和VE含量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个基地中β-胡萝卜素在子代群体中变化比较一致,7月中旬都出现了最高值。而VE的变化在2个基地的子代群体中表现也比较一致,在7月中旬之后叶中VE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