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洛克猪48头,体重27kg左右,分6组。试验前期(27~60kg)日粮的消化能均为13.67MJ)/kg,后期(60~90kg)均为13.44MJ/kg。粗蛋白1、2、3组前期均为18%,后期均为16%;4、5、6组前期均为16%,后期均为14%。同时配合3种赖蛋比水平6.6~6.9%,6.1~6.25%及5%。试验结果表明:4、5、6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都略高于1、2、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前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达78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41,极显著好于其他各组(P<0.01)。后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875克)。试验前期,第5组获得最佳的日增重(82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98,胴体瘦肉率65.79%,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两种粗蛋白水平组内,均以赖蛋比6.1~6.25%的第5组和第2组生长速度最快(822克和778克)。说明在相同的能量水平下,赖蛋比是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施氮量对酿酒小麦原粮品质和酿酒品质的影响,以绵麦902和中科紫糯麦168(糯性)两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量(0、45、90、135、180、225 kg·hm-2),对小麦产量、原粮品质和酿酒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和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增加,均在施氮225 kg·hm-2达最大值。(2)随施氮量增加,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增加,均在135 kg·hm-2处理下较高;淀粉含量和粉质率降低,绵麦902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以18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2.6%和0.641,支链淀粉含量以45 kg·hm-2处理最高,为 42.6%;中科紫糯麦168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以45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3.9% 和0.058,支链淀粉含量以90 kg·hm-2处理最高,为69.3%。(3)与中科紫糯麦168相比,绵麦902出酒率较高,总酸、总酯含量较低,增施氮肥显著降低总酸含量,显著增加总酯含量;施氮90~135 kg·hm-2范围内两品种出酒率较高,总酸和总酯含量较协调;(4)相关分析表明,出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粉质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酸含量与总淀粉、支链淀粉和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粉质率呈显著负相关;总酯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认为,绵麦902和中科紫糯麦168酿酒品质各具优势,绵麦902出酒率高,中科紫糯麦168具有更好的产酯特性;在90 ~135 kg·hm-2施氮范围内,两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适宜,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灰分含量高,脂肪含量适宜,出酒率和总酸含量也较高,是川西平原酿酒小麦较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甜瓜根际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耐铝甜瓜枯萎病拮抗菌,命名为A2。根据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sp.。菌株A2对甜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相对防效为68.3%,且拮抗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相比AlCl3处理,菌株A2对Al2(SO4)3表现出了更好的耐受性,最高可耐受50mmol/L Al3+。在含有A13+的S-LB培养基中,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培养基初始pH值的降低会加剧A13+对菌株A2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含活性铝的酸性土壤中甜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株资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鲫鱼病灶部位分离、纯化获得嗜水气单胞菌,采用CTAB法提取DNA,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P1、P2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在Blast上进行比对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一条约540 bp的条带,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气溶素基因的同源性达95.67%。[结论]试验建立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PCR检测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蚯蚓粪与椰糠配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蚯蚓粪和椰糠为改良剂,不同浓度人工海水淹泡的土壤为改良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种植空心菜研究未施肥、单施蚯蚓粪、单施椰糠、蚯蚓粪+椰糠不同比例组合配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20%、60%和100%人工海水淹泡的盐渍土,蚯蚓粪与椰糠分别按1∶2.5、3∶2.5和3∶3.5配施种植空心菜效果最好,空心菜平均株高比未施肥处理、单施蚯蚓粪处理和单施椰糠处理分别提高56.1%、49.7%~50.6%、48.6%~51.8%;单株空心菜平均产量分别是未施肥处理、单施蚯蚓粪处理和单施椰糠处理的2.6~2.8、2.1和1.8~2.6倍。(2)与未施肥、单施蚯蚓粪和单施椰糠3种处理相比,3种不同等级的盐渍土通过配施不同比例的蚯蚓粪和椰糠处理后土壤pH值均得到明显改善,由酸性变为中性或接近中性;不同等级盐渍土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得到极显著提高(P<0.01),而土壤Cl-含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蚯蚓粪与椰糠配施可显著改善盐渍土的pH值,并能显著增加盐渍土的养分含量和降低盐渍土的Cl-含量,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几种不同处理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蚯蚓粪+椰糠>单施蚯蚓粪>单施椰糠>未施肥。  相似文献   
7.
针对沉积物性质特殊以及二甲四氯 (MCPA) 在其中环境风险大等问题,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UPLC-MS/MS) 快速测定沉积物中MCPA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酸化的乙腈溶液超声萃取后,以石墨化碳黑-氨基串联固相萃取柱净化,再以硅烷醇基部分裸露的HSS T3柱为分离柱,采用乙腈-水溶液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将MCPA与杂质分离,后经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 (ESI?)、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100 μg/L范围内,MCPA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7,定量限为0.1 μg/kg。在0.1~5 μg/kg添加水平下,MCPA在沉积物中的回收率在8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8.2%之间。该方法通过增强色谱柱对MCPA的吸附作用,均衡了UPLC-MS/MS法建立过程中MCPA的“色谱柱保留”同“质谱离子化”互相矛盾的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沉积物中MCPA残留的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海南瓜菜田的33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8种有机氯(OCPs)农药残留,并对其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OCPs检出率为90.9%,最高残留量为17.37 ng·g-1,平均值为2.30 ng·g-1;(2)18种OCPs均有检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类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3.6%、57.6%、54.5%;(3)DDTs是主要残留物质,占总OCPs残留量的54.6%,18.2%的土样可能有DDTs新的输入,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过去使用的林丹;(4)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海南省瓜菜田土壤DDTs和HCH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海南瓜菜田的33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8种有机氯(OCPs)农药残留,并对其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OCPs检出率为90.9%,最高残留量为17.37 ng·g-1,平均值为2.30 ng·g-1;(2)18种OCPs均有检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类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3.6%、57.6%、54.5%;(3)DDTs是主要残留物质,占总OCPs残留量的54.6%,18.2%的土样可能有DDTs新的输入,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过去使用的林丹;(4)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海南省瓜菜田土壤DDTs和HCH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生态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
铁离子的定量检测是探索铁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与铁离子存在络合作用,这可能影响溶液中铁离子的测定。为此,本文研究了DOM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溶液中铁离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离子的精密度与比色法相当,小于5%,但准确度更高,回收率达86.4%~97.8%;检出限更低,可达0.012 mg/L。(2)DOM对比色法的影响显著,使显色时长增加11.5 h,相对标准偏差增加1.2%~22.2%,准确度下降28.3%~44.4%。随着DOM浓度的增加,比色法的准确度下降趋势符合指数函数模型,精密度下降趋势符合先增大后减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而且,铁离子浓度越低,受DOM影响越大。相反,DOM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离子的影响不大。(3)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DOM对比色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氢键结合或π-π共轭作用与铁离子/邻菲罗啉发生络合作用,减少了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络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