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吴侠 《福建茶叶》2022,(1):249-251
学习茶文化,是深层次剖析茶性和人性的过程,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教育工作者要多维度分析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标准和看重因素,能精准定位茶文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在茶文化的启发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战略设想和新策略.具体教育行动是,一是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智慧平台,二是建立健...  相似文献   
3.
红腹树蜂(Sirex rufi-abdominis Xiao et Wu)属山林区发现的一种新害虫。本种害虫以幼虫蛀食马尾松树干,也有与松天牛、松象鼻虫和小蠹虫等共同寄居危害的,单株马尾松上红腹树蜂虫口可达3千条以上,被害松树多呈零星分布,极少小块状。被害松树枯死,严重威胁松林生长,导致马尾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雌蜂在产卵时分泌的无色胶状物,使形成层组织细胞变褐而坏死,从而立木枯死。红腹树蜂的幼虫在坑道内还常遭真菌侵染。作者于1980—1981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
<正> 条毒蛾是鳞翅目毒蛾科毒蛾属的害虫,1974年在我场石门山林区首次猖獗为害马尾松纯林,1977年以来在我省江淮地区的嘉山、定远、滁县、全椒、凤阳、来安等县的20多个林场相继发生,1979年发生面积已达16万余亩。近来发生面积又在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猖獗松林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了模清条毒蛾的发生危害情况,我们自1977年以来,用3年多时间作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此虫的标本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仲苓同志鉴定,学名为(Lymantria dissoluta Swinhoe)。条毒蛾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在江苏、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台湾等省均有发生,现将此虫调查和观察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作为胚胎干细胞培养的饲养层细胞,受到细胞代次等因素限制,需要长期反复制备,消耗大量的实验动物。寻找可替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支持干细胞生长增殖的稳定细胞系,对于降低干细胞的培养成本和减少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L-Wnt3a细胞是一个能够稳定向细胞外分泌Wnt3A蛋白的永生细胞系,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支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本研究探讨L-Wnt3a作为饲养层细胞对于小鼠(Mus musculus)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以及该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无饲养层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浓度为10μg/mL,作用4 h时,可显著抑制L-Wnt3a细胞的体外生长而不影响细胞的活力。用该细胞制备饲养层,原代分离、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利用L-Wnt3a细胞制备条件培养液进行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结果显示,L-Wnt3a条件培养液可支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在无饲养层条件下自我增殖,该条件下培养的胚胎干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Oct4、Sox2、Nanog、E-cadherin(E-CAD)和SSEA-1多能性因子,并能够在体内、外分化为3个胚层,形成嵌合体后代。L-Wnt3a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能够成功分离获得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避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存在的代数限制、制备繁琐等问题;并且LWnt3a条件培养液可以在无饲养层条件下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调查研究证明,安徽滁县地区近年来松树大面积枯死主要是由松色二孢菌引起的。该菌侵染后引起松树芽枯、梢枯、叶枯与果枯,使冠部的芽、嫩枝和叶大部分枯死,基本丧失生长势,导致松树呈濒死状态。病害发生与树龄、林分郁闭度、立地条件及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的核酸蛋白复合体酶,主要由端粒酶RNA组分(TERC)与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TERT)构成。通过对成年牛组织中端粒酶的这两种组分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活性状态进行检测,探讨牛端粒酶组分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应用RT-PCR检测了成年牛的心脏、肾脏、肝脏及睾丸中TERC和TERT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TRAP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状态。结果表明砸RC基因在这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转录水平在各组织之间有差异;TERT基因仅在睾丸中表达,在其他3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端粒酶活性同样只在睾丸中检测到。由此可见牛端粒酶活性在体细胞中普遍受到抑制,仅在生殖腺中具有活性。端粒酶两种组分的转录是相互独立的,逆转录酶TERT组分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9.
大袋蛾又名大蓑蛾,俗称布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均有分布.该虫对蔷薇科、豆科、杨柳科、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危害最重,是果树和城市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之一.近几年,该虫在我区杨庙、方巷、头桥等镇的银杏林中发生,并危及农作物.为此,我们对大袋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是针对体细胞克隆犊牛产后腹泻(案例一)和前肢畸形(案例二)两例疾病,在诊断与治疗进行摸索,同时也做了大量细致的护理工作,使得体细胞克隆牛犊牛出生后存活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