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0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江苏省的节水灌溉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广泛推广工程节水措施 ,以防渗渠道建设为重点 ,开展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的试验示范。二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大规模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三是推广旱作物的畦灌、沟灌 ,避免大水漫灌。四是加强节水管理 ,把水推向市场 ,初步革除了“大锅水”。实践证明 ,节水灌溉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井灌区低压管道工程主要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井灌区推广低压管道和沟灌畦灌相结合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的需要,开展了井灌区低压管道工程管道固定形式、主要设计参数、管材和管径、管道系统布置形式、末级固定管道和出水口间距、出水口或给水栓、工作水头、泵型ab选择等主要技术参数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为井灌区低压管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灌区农业节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灌区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了主要的农业节水措施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比较了美国、日本在农业节水和灌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从土壤质地、土壤生态、农田水循环、土壤环境、灌溉面积、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就灌区农业节水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应充分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灌区管理制度改革,明晰农业水权,科学制定农业水资源规划以及加强灌区技术进步等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水法对复合式防渗渠道、卷板式 U形混凝土渠道和滑模现浇 U形混凝土渠道的防渗效果进行了测试 ,其渗漏强度分别为 1 .92、7.1 3和 1 .6 8L/( m2 · h) ,分别比对应土渠降低 95 .5 %、71 .7%和 95 .8%。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石灰岩地区小水库渗漏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结合柴窝小水库防渗加固的工程实例,对石灰岩地区小水库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水库渗漏查找办法,对小水库库底防渗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水库库底防渗的理想形式。实际应用表明,小水库库底采用复合土工布防渗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量水成本、改进量水设施,研发了一种以拦水栅为测流装置、以动量守恒为原理的量水装置-动量式流量计。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的研究路线,推导出了以拦水栅所受作用力为参数、以渠道水深和流速为变量的基本测流公式,研制出了动量式流量计产品。现场应用证明了动量式流量计具有测流简单、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沿江圩区局部洼地涝灾频发,是目前圩区涝灾治理的重点.针对局部洼地排涝特点,以扬州江都沿江开发区为例,通过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得到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水面率、调蓄水深、暴雨重现期4种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区对局部洼地涝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圩区内局部洼地涝灾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排涝面积与排涝模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905,相关性最大;局部洼地排涝面积小,洪水汇流速度快,洪峰径流模数和排涝模数较大;局部洼地区缺乏小型河网、河流间距过大、水系布置不合理和采用排涝模数较低,是涝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关联因子分析和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通过缩小河流间距、增加水面率、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等措施以防治涝灾的产生,并且提出了符合圩区局部洼地水情特征的一种排水管网与河道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栽培体系,接着分析了叶龄模式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浅—晒—间—润”灌溉技术的实施要点,即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当露田;够苗搁田,先轻后重;间歇灌溉促穗发,始穗前轻搁一次,抽水期以浅水为主;齐穗后干湿交替保通气,湿润灌溉促粒重。文中还对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浅水勤灌相比,增产幅度达4.0~11.8%,节水幅度达11.5~62.2%,每亩净收入增加22.1~35.4元。本文最后分析了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 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同一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自然的和经济的联系。在长期的水资源开发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实现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根本途径。随着系统工程理论和最优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把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方面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