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田口方法,结合均匀设计法对低雷诺数工况下错列锯齿型翅片进行三维参数化数值研究。以单层翅片组件为测试对象,对6种试件的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趋势吻合良好,而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试件加工工艺引起翅片表面存在毛刺。按照均匀设计法得到6因子5水平的11种仿真方案,引入田口方法的信噪比和贡献率,研究各几何参数对翅片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齿距、齿高、齿型角、错齿距、齿开窗宽度和齿厚。根据各水平下各可控因子的信噪比分布得到翅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装载机散热器模块进出口位置匹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模块匹配的性能,对某装载机散热器模块在风洞测试平台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散热器模块第1排是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2排为水箱,第3排是变矩器油冷器。在风洞上对模块原型和在原型基础上互换变矩器油冷器进出油口位置的变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进出油口位置,能提高总的散热量,且对模块中单个散热器的性能影响更大。在设计中可以合理布置散热器进出油口位置,使得模块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3.
轮式装载机中.由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水散热器和变矩器油冷器构成的冷却组,分成3排布置在装载机尾部。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在冷却空气风速1.8~7.5m/s范围内,随着冷却组排间间距从10mm增大到200mm,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5.1%~8.3%,压降降低11.2%-20.5%;变矩器油流向改变后,在冷却空气风速1.8~6.5m/s范围内,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0.1%~6.2%。因此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冷却组换热单元的间距,合理调整热侧介质流向,可以提高冷却组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纳米流体粘度变化规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纳米颗粒、分散剂、pH值和温度下的纳米流体的粘度,分析了粘度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粘度较基液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增加比例在1.002~1.182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米流体粘度修正公式,经检验,在低浓度下该公式能较好地预测纳米流体的粘度。  相似文献   
5.
柴油发电机组冷却组的中冷器与水散热器相比相对较小,其上端多与水散热器上端平齐,这种布置方式通常不能充分发挥冷却组的冷却能力。将中冷器布置位置下移,使其下端与水散热器平齐,风洞试验研究表明,在风速1.61~4.66m/s范围内,水散热器传热性能可提高0%~5.7%,冷却组风阻下降0%~5.5%,风速3.4m/s时传热性能提高程度最大。风速越大,压降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了板翅式油冷器进出油管位置对油流动的均匀性和油侧压降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简化具有错位翅片的油道,并引入油流动均匀性系数来评价流动的均匀性。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CFD作为虚拟试验的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能展现内部流动的细节,对散热器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组织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统筹协调、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努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