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岸带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的迁移转化在有机碳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崇明岛典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区域河岸带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SDOC)垂直分布特征和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特征,探讨了河岸带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SDOM)性质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30 cm)SOC储量占采样深度土壤SOC 的40%左右,SDOC占SOC的5%左右,从陆上区域到缓冲区域表层土壤SDOC呈累积效应。河岸带有机质主要来自河岸带植物残体及其代谢产物,地下水也可能是河岸带土壤DOM的另一来源,河岸带土壤中大部分类腐殖质被表层矿物质所吸附。在土壤系统中,综合应用荧光指纹指数[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源指数(The index of recent autochthonous contribution,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可以有效地揭示其来源和特性,但在土壤体系中单独应用指纹指数需审慎。  相似文献   
2.
河岸带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的迁移转化在有机碳从陆地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崇明岛典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区域河岸带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SDOC)垂直分布特征和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特征,探讨了河岸带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性质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30cm)SOC储量占采样深度土壤SOC的40%左右,SDOC占SOC的5%左右,从陆上区域到缓冲区域表层土壤SDOC呈累积效应。河岸带有机质主要来自河岸带植物残体及其代谢产物,地下水也可能是河岸带土壤DOM的另一来源,河岸带土壤中大部分类腐殖质被表层矿物质所吸附。在土壤系统中,综合应用荧光指纹指数[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源指数(The index of recent autochthonous contribution,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可以有效地揭示其来源和特性,但在土壤体系中单独应用指纹指数需审慎。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低碳河岸带的概念及内涵,从基底低碳、方式低碳、支撑低碳三个层面上,探讨了低碳河岸带的构建程序以及实现途径,重新修正与整合了河岸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为未来河流修复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崇明村镇级河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MT法对崇明村镇级河道沉积物中的磷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潜在转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IP)的形态存在,占总磷(TP)的85%以上,有机磷(OP)的含量较低,仅为9.93%~18.45%;而在无机磷中,磷灰石态无机磷(A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占IP的70%以上;pH与AP呈极显著正相关,是沉积物理化性质中的重要指标,对磷的潜在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