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影响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总结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并从农业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科研选题、科研评价体系、科技成果配套、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风险投资和社会中介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种种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娴慧  孙雄松  杨征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149-151,160
分析了农业景观资源的特质性,阐述了当前农业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农业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农科大学生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责无旁贷.调动农科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科大学生通过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博士团”科技支农活动、参与农技推广、开展农民培训、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创业等不同形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视角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经验基础上,界定政府在基于购买公共服务视角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分析政府在购买农技推广服务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建构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戴育滨  孙雄松  张木明  林伟强  魏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53-18855,18859
对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性地提出包含干部驻村模式、科技特派员模式、科技项目扶贫模式、大学生"三下乡"模式、信息网络模式和电话语音模式等6种实用农技推广模式。指出在实用农技应用推广中,应促使推广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保证应用推广的项目化和规范化以及项目运作的市场化和长效化。  相似文献   
7.
魏剑波  戴育滨  林伟强  严会超  孙雄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68-15070,15074
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技推广中可供选择的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开发型、大学(科研机构)教育型、农民参与型、直接培训型、个体服务型6种类型,共包括20种模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教育、推广脱节;具体工作制度建设滞后;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合作组织不健全;工作条件较差,基础保障不力;投资渠道单一,供给量严重不足;农技推广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根据基层农技推广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总体工作模式,从基层农技推广的目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组织工作和范围、方法、农技人员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超微活化条件对磷矿粉磷素形态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盆栽试验研究了活化剂添加量及研磨时间对超微活化磷矿粉磷素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磷矿粉相比,磷矿粉经超微活化处理后有效磷提高了45.1%~58.7%,活性磷提高了169.4%~203.6%,水溶性磷含量随活化剂添加量的增加也明显提高;当活化剂添加量达到5%时,3次水溶性磷的累积释放量较相同条件下制得的超微细磷矿粉提高84倍以上.适当延长研磨时间有利于磷矿粉磷素的释放,但效果不显著.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中与PO3-、HPO2-相关的特征吸收峰强度较普通磷矿粉显著增强,且生成了与PO43-、HPO42-相关的新特征吸收峰,使磷矿粉中的磷向有效状态转变.盆栽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超微活化磷矿粉处理的玉米生物量、磷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矿粉、普通超微细磷矿粉以及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等常规水溶性磷肥,可增强抗固定能力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超微活化磷矿粉较高的活性磷总量和水溶性磷持续适度的供磷强度是其生物有效性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3个对光周期不同敏感型的玉米品种进行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周期对玉米的营养生长及其N、P、K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敏感型青饲玉米品种华农1号的地上部营养生长、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对相对不敏感型的青饲玉米品种粤农9号的调控作用则不显著。华农1号在长日照条件下根干物重较短日照条件下增幅为390.38%,光周期相对敏感型品种大暑麦的增幅为119.34%,粤农9号的增幅为45.47%;华农1号与粤农9号吸收的N总量分别增加了42.42%和12.38%,吸收P总量分别增加了171.76%和12.23%,吸收的K总量分别增加了319.27%和62.42%。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延长,光周期敏感型品种在长日照条件下的N养分利用率提高了,而P、K养分利用率却与光周期敏感特性无显著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华农1号青饲玉米组合的父、母本和F1、F2代杂交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共6个品系进行光周期敏感性测定,并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长日照盆栽试验,研究光周期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敏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 6个玉米类型存在显著光周期敏感性差异。以最终叶片数(TLN)变化为指标,可将6个玉米品系划分为光周期极敏感型、敏感型、相对敏感型、相对不敏感型等4个类型.(2)长在内蒙古自治区日照条件下,幼苗期(5叶龄),敏感型和相对敏感型的杂交F1、F2代品系在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量方面指标都较低,收获期叶片较多,上述指标均显著上升;光周期相对不敏感型品种在幼苗期阶段的上述指标较高,收获期阶段显著降低;而光周期极敏感型品种在全生育期受长日照抑制,植株生长较慢.光周期敏感性可以在F1代表达,在F2代出现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