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苏南沿江及太湖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迟播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苏10-868"、"宁8006"、"盐粳11052"和"宁0145"4个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具有稳产高产特性,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颍州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摸索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最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耕种的影响。调研内容包括: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秸秆还田的方式、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耕种和出苗的影响、小麦秸秆打捆收储出售的具体做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1981~2003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资料,结果表明:(1)品种整体产量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品种整体产量水平达到600kg/667m^2以上;(2)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良,每穗粒数增加.穗型由弯曲穗逐步过渡到半直立穗、直立穗,着粒密度提高,同时有效穗数下降,提高了品种群体的光能利用率;(3)品质改良效果不明显,品种的外观品质和食味较差;(4)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对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较差,近年来条纹叶枯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香血稻515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利用含有高微量元素的香血糯335,运用生物学技术转入稻瘟病抗性基因,与丰产性较好的中间品系605杂交选育而成。与亲本香血糯335相比,香血稻515提高了丰产性、抗倒性,在保持高微量元素不变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武粳075"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系,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选育研究过程及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武运粳24号的育成过程及思路,文章从株型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再到二者的有利结合,从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对进一步提高水稻新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直立穗、半弯穗也是高产育种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麦田化学除草是一项投资少、省工省时、见效快、效益高的增产措施,近年来,使用面积迅速扩大,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甚至还可能引起药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就安全有效地进行麦田化学除草谈几点意见。 1.掌握用药时机 麦田化学除草分为播后苗前和苗期两个时期,以苗期除草效果最好。苗期施药,应根  相似文献   
8.
‘武香粳100’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9年—2021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综合抗性突出,且米质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为促进‘武香粳100’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和苏南稻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对‘武香粳100’的选育经过、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与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使特种米能端上老百姓的餐桌,使其产量大幅提高,特介绍了香血粳"三系"育种中的注意事项及关键技术,以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3.83%;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14%、5.39%和2.7%,增产作用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FACE处理使小麦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增加5.51%和7.02%,显著增加小麦成熟期生物产量,增幅达12.10%,使小麦经济系数增加8.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