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南黎族药用兰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海南昌江和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访谈,结合文献与标本鉴定,归纳整理了黎药中兰科植物的种类、用法、用途和药用部位,同时采用评分排序法定量地评估药用兰科植物资源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海南黎族草医使用的兰科植物有36种,分属于23个属;种类最多者为石斛属,多达7种,其余的每个属有1~3种;专性附生型的兰科植物种类最多(20种),其次是兼性附生型和地生型(各8种)。在黎药中主要利用兰科植物假鳞茎、全草、根部,使用方法主要是用水煎服,占84.6%;其次是用于外敷,占33.3%。21种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评分值,是黎族常用的种类,具有疗效好、记录较完整的特点。其中,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 paniculatum)、石斛(Dendrobium nobile)、半柱毛兰(Eria corneri)、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流苏金石斛(Flickingeria fimbriata)评分值较高,建议优先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百色右江河谷气候特征,对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灌溉制度开展了研究。通过设置5种灌水定额、20种灌水时间和次数,无灌溉作为对照组,累计26种灌溉处理,开展芒果灌溉制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最佳灌水定额为1 500 m3/hm2、最佳灌水时间和次数为秋梢抽发期灌水1次、花芽分化期灌水1次、开花挂果期灌水2次、果实膨大期灌水2次、成熟期不灌溉。与无灌溉相比,最佳灌水定额处理产量平均增加70.16%,无胚果单果重平均增加13.28%,正常果单果重平均增加7.94%,SS、TSS、VC含量分别增加7.07%、19.08%、18.77%,TA含量减少24.23%;最佳灌水时间和次数处理单位面积平均增产57.93%,无胚果单果重平均增加13.13%,正常果单果重平均增加6.84%,SS、TSS、VC含量分别增加8.55%、13.71%、7.49%,TA含量减少18.52%。研究出芒果灌溉制度可为广西百色地区芒果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带调查法和地理信息技术从面积、株数、茶种、分布海拔、土壤环境和权属等方面对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现地调查,摸清了其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和保护措施,为下一步研究利用和保护发展古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国家鼓励发展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近十年来德宏州人工用材林总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存在发展空间、木材(珍贵)战略储备培育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加工市场不景气等问题。为更好地巩固发展人工用材林,提出了建议:应积极争取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对现有人工用材林实施提质增效;结合乡村振兴选择适宜的珍贵用材树种美化绿化乡村环境,出台人工用材林成熟林继续培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和人才队伍建设,用好资源盘活市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究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套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为西南桦人工林立体经营和林下云南红豆杉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施肥总量梯度[0(CK)、50、150、300、600 g/株复合肥(N︰P2O5︰K2O=18︰18︰18)]分1~4次对西南桦林下套种的1 a生云南红豆杉开展施肥试验,每次施肥时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施肥完成后1 a后在生长调查同时采集样株全株枝叶进行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幼龄云南红豆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后期,其增量差异更加明显。施肥完成后1 a(2020-10),最高施肥量处理的云南红豆杉地径、树高、冠幅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升19.55%、18.77%、19.04%。云南红豆杉枝叶单株生物量和每公顷生物量亦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肥量最高处理较对照组CK产量显著提升74.22%,但3个较低施肥量处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然而,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显著降低,受枝叶生物量影响,对照紫杉醇产量仅显著低于最大施肥量处理,且显著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