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用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接种11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病菌在愈伤组织上的扩展速度、愈伤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幅度与各相应树种的田间抗病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出不同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正>电费资金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电费资金监控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收账务的职能就是实现对全公司电费数据、资金进行全过程监控、核销及对账。国网甘肃天水供电公司于2006年12月成立电费管理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和不断摸索总结,以及与兄弟单位相互交  相似文献   
3.
从化学角度,对大气中化学污染物SO2,O3,Cl2,酸雨(H2SO3,HNO3)、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将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作了归类。  相似文献   
4.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1 山川秀美工程实施的意义改革开放 2 0余年来 ,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世纪之交 ,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 ,这无疑给 2 1世纪西部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长期的乱砍乱伐和开荒种田 ,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风沙干旱 ,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已到极点。人们纷纷意识到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制约该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子 ,同时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 997年江泽民总书…  相似文献   
6.
讨论竞争反应平衡常数,并用其判断配离子在能与中心离子或配位体发生反应的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用2种浓度的杨树溃疡病病菌毒素处理具有不同抗生的杨树愈僵组织,引起了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其变化包括:细胞壁变形消解,中胶层分解;质壁分离,质膜破裂,线粒体局部破裂、分解成颗粒甚至空胞化;细胞核在处理的后期核膜破裂,核仁亦部分分解,损害发生得最早、最严重的是细胞膜、杨树未处理的愈伤组织具有健康组织细胞所具有的完整结构。经过毒素处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膜系列受因轻,对细胞损伤高浓度毒素处理比低度的要大  相似文献   
8.
9.
河道水位水文年内的动态变化使得河岸土体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为研究干湿交替对粘性岸滩土体力学性能及河岸稳定性的影响,以长江荆江段8个典型崩岸断面岸滩的粘性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资料分析、实地勘察取样、室内土工试验、BSTEM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上、下荆江河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并且定量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粘性岸滩土体力学性能的变化;运用BSTEM模型对荆61和北门口断面在2013水文年内的崩岸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干、湿条件下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内摩擦角呈指数关系减小,并得出含水率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定量关系式;2个断面计算崩塌宽度与实际一致,误差分别为1.69%和3.74%;干湿交替情况下安全系数值主要受土体粘聚力值的影响,并分别得到了2个典型断面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安全系数的一元线性关系。这样已知河岸土体含水率时,就可以通过关系式计算得出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从而得出安全系数,判断河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密切注视生命学科和化学学科的相互渗透,不断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充实化学课的教学内容;编写出全国高等林业院校统编<无机化学>等教材;建立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独立思考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训练;建立了无机化学试题库,使考试管理更加科学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