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架系统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动态不确定性,用鲁棒H∞控制理论设计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器会使结果比较保守,提出了用结构奇异值μ方法来设计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器,μ方法可以把几个摄动块集中成一个对角阵来处理,克服了小增益定理的保守性。仿真结果表明,带有鲁棒μ控制的半主动悬架比带H∞控制的半主动悬架能更好地改善平顺性和接地性。  相似文献   
2.
三轮农用运输车非线性系统的行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分析了三轮农用运输车非线性系统的行驶稳定性,推导了两种李氏函数,并对具体的三轮农用运输车进行了非线性稳定性分析,指出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对车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考虑驾驶员转向控制时三轮农用运输车在地面绝对坐标系中的行驶方向稳定性,推导了三轮车-驾驶员闭环系统稳定行驶的条件,分析了影响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诸种因素,提出了为提高行驶方向稳定性在车辆总体布置和操纵中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协方差分析随机振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5自由度的农用车平面模型和状态方程,给出了评价农用车行驶平顺性的目标函数,通过协方差方法得出目标函数随悬架的阻尼和刚度变化的关系,用实例验证利用这种方法优化农用车悬架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是双线性系统,直接求解H∞控制器有困难,提出将鲁棒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用阻尼力代替阻尼作为H∞控制器的输出,简化了H∞控制器的求解,并对带H∞控制器半主动悬架的幅频特性与被动悬架的幅频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H∞控制器输出的力,通过模糊控制器来确定并选择可调阻尼减振器的阻尼,实现了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有级可调。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模糊鲁棒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阻尼模糊控制在车辆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建立了4自由度1/2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提出了一种半主动悬架阻尼模糊控制方法,它采用两个并行的模糊控制器,分别输入前、后轴3个输入量,即车身加速度、车身与车轴间的加速度差及速度差,输出前、后轴的可调阻尼控制悬架。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种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并证明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能显著改善悬架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考虑驾驶员转向控制时三轮农用运输车在地面绝对坐标系中的行驶方向稳定性,推导了三轮车-驾驶员闭环系统稳定行驶的条件,分析了影响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诸种因素,提出了为提高行驶方向稳定性在车辆总体布置和操纵中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将手扶拖拉机—拖车机组简化为四自由度的动力学系统,并建立了机组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组的行驶稳定性,得出了机组稳定行驶的条件,提出了提高机组行驶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在介绍了采用无刷直流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建立相应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以及S-函数等搭建了无刷直流电机电流单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该模型满足理论分析,能够获得良好的各相绕组的电流曲线、反电动势曲线、转速曲线和转矩曲线等,可以用于进一步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