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相关成分分析法在大米直链淀粉波长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挑选信息含量大、与样品组成或性质相关性较强的光谱区域参与建模,以提高校正模型的精度,采用相关成分分析法对大米直链淀粉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相关成分分析法进行波长选择后,建模波长点数减少为波长选择前的22%,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由0.921 2提高到0.973 0,交叉验证标准差(SECV)由3.404 3减小为1.977 4,预测标准差(SEP)由4.810 0减小为1.900 0,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比色原理的直链淀粉测定仪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直链淀粉测定仪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非单色光、杂散光对直链淀粉测定仪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以单波长激光光源为直链淀粉测定仪光源的直链淀粉测定仪,试验验证了该仪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定标集样品挑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定标集样品挑选方法:含量梯度法、Duplex法和Kennard-Stone法,并提出了新的挑选方法:GN距离法.该方法以全局距离来界定定标集样品范围,以邻域距离来剔除相似样品,根据不同的全局和邻域距离组合挑选出定标集样品建模,根据计算所得最小交叉验证误差SECV来确定最合理的定标集样品.通过实例,讨论比较了上述4种方法优缺点.结果表明:GN距离法能够在保持原始样品集覆盖范围的基础上,适量剔除异常样品,GN距离法挑选出的定标集所建模型具有较低的模型复杂度、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好的模型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色原理的直链淀粉测定仪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比色原理的新型大米直链淀粉测定仪,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便于扩展。将其与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对比,测定的数据最大偏差为0.418%,最小偏差为0.098%,平均偏差为0.220%,完全能满足大米直链淀粉测定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挑选信息含量大、与样品组成或性质相关性较强的光谱区域参与建模,以提高校正模型的精度,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对糙米直链淀粉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无信息变量消除法是基于PLS回归系数b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区间选择方法,考虑了噪声和浓度矩阵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波长选择后, 波长点数由1102减小到726,交叉验证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由0.9212提高到0.9654,交叉验证标准差SECV由2.4142减小到1.3725,预测标准差SEP由2.4572减小到2.2001,预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变换的大米直链淀粉波长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方法,小波分解低频系数是原光谱的离散近似,将最佳小波分解低频系数与原光谱数据进行关联,求出小波分解低频系数与原光谱数据的列相关系数R,取与原光谱数据相关系数较大的波长组合,作为最后参与建模的谱区.不仅考虑了浓度矩阵对波长选择的影响,且由于把小波分解结构中的高频系数全部滤除,避免了高频噪声的干扰,减小建模和预测运算时间,使最终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在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进行了验证,并与其他常用波长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波长点数最少,减小为原光谱数据点数的20%,校正模型和预测效果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