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研究环巢湖流域生态农业对于促进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桐城市南口生态基地为例,按照田间、流域、县域3个层次,针对性地规划了桐城市生态农业的3种模式,设计了每个模式的内涵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桐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安徽省环巢湖流域及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被誉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总体建设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也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农业生产战略,文章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叙述了中国农业生产道路上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发展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源分离人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尿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随意排放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近几年,源分离人尿的资源化利用在工程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以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的人尿处理技术,包括农田利用技术、氮回收技术、磷回收技术、钾回收技术及生化药品提取技术,旨在为我国人尿高效资源化利用寻求可推广可应用的技术方法。综述结果表明尿液具有巨大的资源回收利用潜力,用于处理源分离尿液的技术有很多,但是除了直接还田技术外,其他技术均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尿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构建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整合分析筛选了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敏感因子,进一步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随机森林模型的耦合分析构建了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分析从43个土壤环境指标中筛选出了26个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敏感因子,包括稻田土壤容重(BD)、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5、2~5、1~2、0.5~1、0.25~0.5 mm)、<0.25 mm微团聚体、pH、电导率(EC)、交换性钾离子、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总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脲酶(SUE)活性、土壤转化酶(SSC)活性、土壤脱氢酶(SDH)活性、锌(Zn)、铜(Cu)、镉(Cd).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变异分析,筛选出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环境敏感因子,进一步对筛选到的环境敏感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因子进行分组,通过随机森林分析得出因子重要性,最后通过三者的耦合分析构建了包括BD、pH、EC、SOC、TN、AK、AP、MBC、Cd和Cu等10个指标的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为稻田有机肥配施的土壤环境效应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氮磷淋失的影响,设置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共7个处理,对氮磷淋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管理措施中,“化肥减量40%+植物篱稀释+200倍罗壳素”处理对TN、NO3-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56.18%、57.34%;“化肥减量40%”处理对NH4+、TP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48.67%、47.85%。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有利于控制大豆-萝卜间作体系的氮磷淋失风险,可为保障地下水安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易腐垃圾数量的日益增加,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易腐垃圾虽然具有严重的污染特性,但也存在资源化利用的潜力,通过不同的技术对易腐垃圾进行处理,可以减小其所造成的危害,实现对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综述了易腐垃圾传统处理技术(填埋、焚烧、粉碎直排)、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饲料化处理、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以及目前一些新型处理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处理效果、缺陷进行归纳,阐述了技术应用状况,同时分析了垃圾分类对易腐垃圾处理的影响,以期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的优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渗滤系统是一种深度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土地处理技术,由于其运行简单、建设成本低以及对污染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土壤渗滤系统进行研究使用,目前土壤渗滤系统在我国农村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述了土壤渗滤系统的概念、污染物(氮、磷、化学需氧量、固体悬浮物和致病微生物)去除机理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并概括分析了土壤渗滤系统存在的氮去除率低、对环境产生影响(污水渗出、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淋滤)和系统堵塞等问题。最后结合国外农村污水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土壤渗滤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旨在使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人工湿地出水更加满足养殖水质要求。[方法]在长×宽×深为150m×0.5m×0.6m的养殖池塘排水沟内借助固着藻类反应器原理设计构建了生态沟渠,研究了生态沟渠对人工湿地出水溶氧恢复状况及深度净化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出水溶氧经过生态沟渠后显著提高至4.41~7.91mg/L,pH值显著提高(P<0.05)。在150m长度范围内,生态沟渠水中溶氧量随着沟渠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生态沟渠对人工湿地出水中NH4+-N、IMn和PO43--P等具有进一步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19.46%、13.38%和31.09%,对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范围在12.5%~78.13%。[结论]基于固着藻类反应器的生态沟渠能使人工湿地出水溶氧低的状况得到改善,N、P等物质得到进一步去除,可以作为与人工湿地配套的水回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唯一的超大型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而库区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以保护于桥水库水质安全为宗旨,以削减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为目标,依据"控源、减排、拦截、净化"总体技术路线,开展示范区内农田氮磷控源减排、农田径流污染综合控制、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等综合防治工程建设,并形成于桥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为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天津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水源地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周边的农村生产生活排污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运用ArcGIS软件绘制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状况,同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并实施示范工程,以期为于桥水库周边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